古代金言:為人處世的智慧(圖)

作者:董其昌 整理 發表:2020-11-21 08: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有智慧的人因明於事理,故處世不迷惑。(繪畫:志清/看中國)
有智慧的人因明於事理,故處世不迷惑。(繪畫:志清/看中國)

一個人能否立於世間,能否把人際關係處理好,這確實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需要有一定的智慧

中國的思想家們對此早已重視,提出了不少有益的行為準則和要求,如 「遠見於未萌」、「能勝人者必自勝」以及「熟思」、「緩處」等。繼承這些文化智慧,對於我們無疑有助益之功,以下例舉幾則古訓,一起學習古人的處世之道。

【古訓】知止,所以不殆。《老子》
【今譯】一個人如果明白做事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困。

【古訓】德不孤,必有鄰。《論語•裡仁》
【今譯】有道德的人不會孤獨,總會有人來和他做朋友,並得到幫助。

【古訓】智者明於事,故不惑。《論語註疏》
【今譯】有智慧的人因明於事理,故處世不迷惑。

【古訓】達心則其言略。《穀梁傳•僖公二年》
【今譯】明達事理的人,總是言語簡略而扼要。

【古訓】人為外物所動者,只是淺。《二程粹言》)
【今譯】容易受身外的名譽地位影響的人,是淺薄。

【古訓】凡事皆當謹始慮終。《薛文清公讀書錄•慎動》
【今譯】做事貴在能預先考慮到後果。

【古訓】處事不可任己見,要悉事之理。《呻吟語•識見》
【今譯】處事不能堅持己見,而要詳盡地知道事物的道理。 
    
【古訓】德者,人之所嚴。而才者,人之所敬。《資治通鑑•周紀》
【今譯】有道德的人,受人敬畏;有才智的人,被人歡迎。

【古訓】欲勝人者先自勝,欲論人者先自論,欲知人者先自知。《格言聯璧•接物》
【今譯】要想批評別人,先要自我批評;要想談論別人,先要掂量自己;要想了解別人,先要有自知之明。 

【古訓】賢人多安排,俗士多虛歆。《孟東野詩集•連州吟三章》
【今譯】賢明的人,總是勤於處理自己的事業。而庸人,卻只知徒然羨慕別人。

【古訓】智者不以一能求眾善;不以一過掩眾美。《袁子正論•論兵》
【今譯】聰明的人不會因為有一個才能,就要求所有方面都好;也不會因別人有一過錯,就全部否定人家。

【古訓】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辨;與辨者言,依於要。《鬼谷子•量權篇》
【今譯】跟有智慧的人說話,要有淵博的學識;和知識淵博的人說話,要依靠善辨;和善辯的人說話,要語言簡要。

【古訓】智者任重而行恭,智者功大而辭順,故民不惡其尊,而世不妒其業。《戰國策•秦策》
【今譯】有德才的人,雖有顯要的地位,但行為謙遜而有禮;聰明的人雖有了大功,而言辭卻很和順。因此人們不會對他們的尊貴地位不滿,世人不會有人妒忌他們的業績。  

責任編輯:靜妍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