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0年5月1日訊】繼「中國製造2025」產業政策之後,如今中國政府計畫在2020年推行「中國標準2035」,制定電信網路、數據串流和人工智慧(AI)等科技領域的標準化政策,並將此視為中國科技產業超越世界各國的機會。
雖然此政策引起歐美國家關注,不過相關專家和業界人士認為,中國目前在科技領域的能力仍不足以全面挑戰美國的實力。
推動科技產業標準化
《美國之音》報導,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3月公布《2020年全國標準化工作要點》,提出5大要點:強化頂層設計、深化標準化改革、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參與國際標準治理、加強科學管理。
美國諮詢公司Horizon Advisory共同創辦人布魯耶(Emily de La Bruyere)向財經媒體《CNBC》表示:「我們正在進入一個由網路科技和新興科技系統定義的時代,而這些領域的領導者尚未被確定,這給了中國爭取的機會。」
2018年初,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業標準二部主任戴紅表示,該部門整與中國工程院及其他國家級智庫展開研究,制定推動標準化戰略的「中國標準2035」,並提到許多下一代的專利和技術標準尚未形成,這是中國超越世界各國的機會。
中國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喬躍山也提到,屆時將推動信息技術設備互聯、物聯網等領域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成為國際標準,進而使國內外的標準接軌。《美國之音》對此指出,當相關領域遵照規範進行標準化,便能提高網路推廣的效率。
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New American Security,CNAS)資深研究員卡尼亞(Elsa Kania)解釋,制定標準化是塑造未來競爭環境與格局的方法。依據標準作出的決定會影響商業後果,同時也會對企業結構產生有利或不利的影響。
引起歐美國家關注
在「中國標準2035」推出之前,中國政府曾致力推行「中國製造2025」。但是該政策爭議不斷,遭美國認為中方透過政府的補助及不正當的保護措施,竊取國外的智慧財產權以實現政策,最終演變成中美貿易戰導火線之一。
如今「中國標準2035」的推出同樣引起美國等西方國家關注。《美國之音》引用業界人士說法指出,中國有意藉由制定標準獲取關鍵數據。當政府制定的技術及標準越多,相關數據就越會受中國政府各種數據在地化與訪問政策的制約。
北京研究和諮詢公司Trivium China合夥人波克(Andrew Polk)指出,「中國標準2035」是為了因應國內的迫切需求,改善他們的經濟表現和成效,同時也希望能在國外豎立標準」。
不過美國專家和業界人士認為,中國目前在科技領域的能力仍不足以全面挑戰美國的實力。
美國資訊科技業協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Council,ITI)亞洲政策高階主管威爾遜(Naomi Wilson)3月提到,「雖然中國的加入和政府的參與帶來一些程序上的挑戰,但是這沒有造成不當影響,也並未使競爭對中國特別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