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致遠 心靜勝出(圖)

發表:2019-10-06 09:0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靜氣,是一種氣質,一種修養,一種境界。
靜氣,是一種氣質,一種修養,一種境界。(圖片來源:Adobe stock)

【01】

在當今,激烈的競爭,快節奏的生活,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強烈追求物質生活的慾望給人們增加了無形的壓力。

使一些人的心態浮躁得宛若湯煮,身上或多或少充斥著匠氣、俗氣、躁氣。

心煩意亂者有之,神不守舍者有之,著急上火者有之,歸根結底就是缺少一此靜氣

寧靜才能致遠,平心才能靜氣,靜氣才能幹事,幹事才能成事。

涵養靜氣的過程,就是在追求一種平衡,營造一種和諧,積蓄一種底蘊,成就一種境界

胸懷靜氣——才能保持清醒頭腦,深謀遠慮,鑒天地之精微,察萬物之規律;

胸懷靜氣——才能真正淡泊名利,心態平衡,不為進退滋擾,寵辱泰然不驚;

胸懷靜氣——才能做到志存高遠,心憂天下,不為成績驕傲,不為挫折沮喪;

胸懷靜氣——才能把握心理健康,明白事理,可以知榮明辱,可以心無旁騖;

胸懷靜氣——才能勇於不計名利,追求卓越,高不孤方自賞,低不自抱自棄。

【02】

養一點靜氣,我們遇事時從容不迫,舉重若輕;養一點靜氣我們無事平和超越。

自我,不歪不斜、不驕不躁、不卑不亢、不偏不倚、雜氣自去,靜氣自來。

浩然處世,靜氣養身,在平凡的生命歷程中發掘真我,為平庸的日子增添一抹亮色。

靜氣,是一種氣質,一種修養,一種境界,也是東方智慧之一。

諸葛亮給他兒子寫信說: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這是諸葛亮一生的體會。細細品味,「靜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的句子,原是出自晚清風雲人物翁同和的一幅對聯。

自古以來的賢聖之人,也都是大氣之人,越是遇到驚天動地之事,越能心靜如水,沉著應對。

【03】

有許多人總是為別人的評價而生活,在被動中死要面子活受罪。

而有的人則不然,依然我行我素,走自己選擇的路,這樣的人則最能成功。

明朝陳繼儒說:「寵辱不驚,看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

但是,在失意和迷茫時細細品味,會豁然開朗的。

凡大事面前有靜氣者,反映出他修煉道行的深邃,大事且能以靜制動,小事更是拿得起放得下。

靜氣決不是柔弱,比如韓信胯下之辱,看客們無不哈哈大笑或為之鳴不平,而韓信卻無所謂,這是多麼大的氣度。

有人說得好:

浮躁的社會,心靜者勝出。養一點靜氣,給自己一片晴朗的天空!萬物靜觀皆自得,人生寧靜方致遠。

責任編輯:wendy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