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圖乃《八十七神仙卷》。徐悲鴻認為此畫乃是唐代畫聖吳道子所畫的粉本(草稿)。
身處迷中的常人對於仙界的一切自然都非常好奇,比如神仙住在哪裡,仙境到底是什麼樣的,神仙聚會時會說些什麼、會做些什麼等等。大概是為了讓俗世中的人相信神佛的存在,歷朝歷代都有有緣之人,得以一窺究竟,並將所看的情景流傳於世。
李甲遇酒宴
唐朝末期昭宗天祐初年,有個叫李甲的常山人,因為遇到了災荒年景,就帶著全家搬到邢台西南的山谷中居住,每天靠打柴維持生活。有一天他在黑夜時來到大明山下,正趕上暴風雨,便躲進山神廟裡面避雨。大雨直到半夜才停止,李甲只好睡在廟裡大殿間的松柏樹下。
在暗夜中,李甲忽然聽到有官員出行時要求避讓的聲音,由遠及近。隨即又看見旌旗招展,一列車馬在行進。來的人中有身披盔甲的武將,有的拿著長矛長戟,有的戴著高高的帽子、穿著寬大的鞋子,還有的穿著官服,拿著象簡。他們在廟中互相謙讓著登上台階,按順序坐在大殿上,大約有十多人。坐下之後,有人擺上酒宴,眾人開始暢飲。
《山神》,藏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此乃示意圖。
眾神治理有度
坐在東面的第一人是大明山神,他體貌魁梧,氣岸高邁。坐在西面的第一人是黃澤水神,他瘦小乾枯,但說話的聲音卻清晰宏亮,他旁邊坐的是漳河河伯,其餘的就不知道是誰了。
神仙們談論的話題都圍繞著陰間和人世間的事。其中一個神仙說:「我在天宮接受玉皇大帝的任命,管理太行山一側到清河和漳河岸邊方圓數百里的廣大地區。雖然受命主持一切,但不敢懶惰懈怠、貪圖安樂;不敢貪贓枉法、徇私舞弊;不敢倚仗地位,欺壓下屬和百姓。惟有兢兢業業,認真治理這一方土地,以報答天帝。所以管轄的地方年年有豐收的喜報,百姓安居樂業,沒有瘟疫流行。」
另一個神仙說:「我治理的地方人煙稀少,區域遼闊,西靠大山,東臨大海,湖泊連著沼澤,有千里之遙。我秉承上帝的旨意,管理這廣大的區域和民眾,打雷下雨由我作主,颳風掀浪由我指揮,人是不能干涉我的行動的。但我若不是奉了上天的命令,也不敢做任何事情。不是季節應該變化的時候,我不敢違反常規隨便安排,盡職盡責地治理守護這一方土地,所以這裡的草木茂盛,魚鱉繁衍,水土滋潤,蘆葦薄草生長得鬱鬱蔥蔥。更加幸運的是上天派來巡視檢查的官員,也沒有隨意干涉和胡亂指揮的現象。」
唐代畫聖吳道子《八十七神仙卷》。
又一個神仙說:「我所管轄之處是崇山峻岭,溝壑縱橫,高低不平,有各種飛禽走獸生長出沒,不讓他們傷害百姓是我的職責,不用我來一一陳述和表白來應付上天的審查。」大家都點頭稱是。
人世將降災厄
這時大明山神忽然唉聲嘆氣地對眾人說:「大家鎮守一方,管理萬物,或是在湖泊,或是在陸地,各有所長。然而天地運行的法則已經決定,人類的厄運即將來臨,到時候盜賊興起作亂,災難降臨。雖然大家善於治理,但又能怎麼辦呢?」
聞聽此言,大家一齊問他:「你根據什麼這樣說呢?」大明山神說:「我昨天上天去朝拜玉皇大帝,偷偷聽到了眾位上仙在議論將來的事情。他們說以後三十年裡,戰亂不斷,死傷人民六十餘萬人。到時候,如果不是仁義行善、忠孝兩全的至誠君子,都不能倖免。再加上西北方向的華胥和遮毗兩個國家,趁機侵犯中原領土,會有很多人遭難。我在想,難道老百姓就無法得到保護,就應該遭受屠殺嗎?」
唐代畫聖吳道子《八十七神仙卷》。
眾神聽了,都皺起了眉頭,互相看著說,「這些不是我們能知道的。」
此時大家已經吃喝完畢,天也快亮了。眾神便各自登車而去。大明山神亦不知道去了哪裡。
天亮以後,李甲精神恍惚,好像做了一場夢。回到家中以後,他將遇到的事情詳細地記錄了下來,並告訴了鄰居中賢德的人。果然,從這以後三十多年,戰亂不斷,唐朝滅亡,並迎來了五代十國的亂世時期,死於戰爭的老百姓不止六十萬。
或許,上天也是要通過李甲的手,來告訴世人,世間的一切都有安排,包括朝代的更迭。要不,以李甲的凡人之軀,又如何能不被在山神廟中聚會的神仙們所知曉呢?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相傳為唐朝吳道子所畫。(以上圖片來源皆為公有領域)
參考書目:
《太平廣記》引自《劉氏耳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