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8年8月11日訊】「獲得感」一詞,曾經在2015年高居「十大流行語」首位,來源於名言「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獲得感」對於一個經濟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世界銀行認為,鮮有中等收入的經濟體成功地躋身為高收入國家,這些國家往往陷入了經濟增長的停滯期,既無法在工資方面與低收入國家競爭,又無法在尖端技術研製方面與富裕國家競爭,從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
如何擺脫「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產生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根源,就是民眾沒有「獲得感」。有的國家之所以能夠擺脫「中等收入陷阱」,在於執政者要不斷提升服務,降低成本,增強民眾的福利,藏富於民,以此讓民眾有「獲得感」。
當民眾有足夠的「獲得感」,不為基本的生活所困擾,就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是他們科學技術得以高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民眾有足夠的「獲得感」,就有足夠的內需動力,來支持經濟的高速增長。
事實證明,由需求拉動的經濟增長,乃是最為健康最符合市場機制的增長模式。這兩種力量,促使這些國家,順利上升為發達國家,而不用擔憂「中等收入陷阱」的問題。
有些國家為何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而在一些國家(比如委內瑞拉),政府養著龐大的公務員,行政成本高昂。政府就只能通過沈重的稅收和各種費用來維持運轉,同時,也不斷通過拉高房價,高價出讓土地等方式獲取額外的收入。
這種典型的與民爭利的方式,導致無法形成一個穩定的富裕群體保持需求的增長,需求不足之下,只能通過加大投資和出口來擺脫國內消費不足的侷限性,而這又容易引發貿易糾紛。
委內瑞拉與美國的關係,相信大家都知道。而政府所主導的投資,往往伴隨著暗箱操作和腐敗,大量低回報甚至無回報的項目,耗費大量財政開支。最終,這些成本都將由民眾承擔,由此,擠壓民眾的福利,讓民眾產生被剝奪感。
當「被剝奪感」取代「獲得感」,民眾必然生活在焦慮與無助當中,由此帶來社會風氣的惡化,人們為了生存需要,甚至不惜製造有毒食品獲取利益,這種「易毒而食」的狀況,導致公眾的健康狀況下降,而在醫療保障缺位之下,許多人因病返貧。
在這種狀況之下,永遠也無法步入發達國家行列,只能先在「中等收入陷阱」中掙扎,然後,再逐漸滑入「低等收入陷阱」。這是委內瑞拉經濟最近幾年屢屢出狀況的根源。由於地方財政不足,許多地方加大稅費徵收力度,或者大肆舉債,而這些又都成為蠶食民眾福利的重要途徑。
遺憾的是,委內瑞拉沒有認識到問題的根源,而是繼續通過濫發貨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相當於悄悄對民眾隱性徵稅,稀釋民眾的財富。貨幣每貶值10%,民眾所擁有的財富,就縮水了10%。
由此,使得委內瑞拉通貨膨脹失控。據IMF預計,到今年底,委內瑞拉的通貨膨脹將很可能飆升至1000000%。
很顯然,這樣導致的結果,使委內瑞拉民眾更加焦慮不安。所以,問題的製造者,永遠不可能真正解決得了問題,只能陷入惡性循環。
讓民眾有「獲得感」,是解決經濟畸形發展結構的關鍵,也是讓經濟永葆青春和健康活力的關鍵所在。
經濟要想健康發展,必須走民富路線。
只要能培養起一個穩定的中產階層,讓民眾有「更多獲得感」,民眾不再焦慮,就能激活內需。同時,民眾也能把精力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上,而不是把物質作為人生的唯一追求目標,生活質量和生活境界都會提升,「易毒而食」的狀況也會得到根本改變。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民眾的素質也是與經濟模式息息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