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8年4月28日訊】2018年3月31日,凱迪長三角會館部分網友邀請獨立經濟學家朱小平先生來蘇州做當前經濟形勢分析報告,出席報告會的約有十幾人,除了一部分資深網友外,還有幾位民營企業老闆。
朱先生的治學方法我是知道的,那就是「擺事實,講道理」,尤其在分析具體問題時,總要用以大量的圖表、數據來說話。這次演講也不例外,光圖表就蒐集了300多個。但是由於舉辦人準備不充分,大屏幕的液晶顯示屏沒有準備好筆記本電腦的轉換插頭,因此只能利用一較小的台式電腦的顯示屏,這樣坐在後排的人就不易看清圖表,這是美中不足之處。
我的這個報告會簡介,只能對朱先生接近四個小時的演講做一簡略介紹,必然會有挂一漏萬的不足之處,也請朱先生和與會聽眾原諒。
他的演講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講全球經濟,第二部分講國內經濟。
一、全球化與逆全球化(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
19世紀中期開始第一波全球化,被一戰打斷;第二波全球化是在冷戰結束後,標誌性的是1993年克林頓提出的全球化戰略(實際開始在1980年代,亞洲四小龍的出現就是全球化國際分工的開始)。克林頓認為老布希是冷戰思維,是過時的恐龍。現在的商品,不是單一國家的,原料、零配件、設計、銷售等環節,都由不同國家完成,你很難說某個商品一定是某國的,這是全球化時代的重要標誌。但是這個全球化使一部分新興國家如中國印度巴西等受益,而使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利益受損。
全球化這30多年,有兩個重要數據:第一個是全球貿易增長比GDP增長快一倍(指增長率);第二個是海外投資比GDP增長快一倍。這說明GDP增長主要靠貿易和海外投資拉動。
在這30多年中,中國國力迅速提升,現在已成全球老二。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巧妙利用了WTO帶來的機遇,耍了不少滑頭(實際就是搭順風車,在知識產權上佔了便宜),我們許多入世承諾實際沒有兌現,歐美對華敞開市場,中國自己的市場卻設置重重障礙。譬如美國的關稅平均9%,中國是27%。一幅圖,這是貿易平衡線,中國遠遠偏離這根線,順差太大,出多進少,當然日本也不平衡,也是順差大國,但日美同質性高,日本在美有大量投資,中國很少。中國現在的貿易順差全球第一,後面十幾位加起來也沒中國一家大。因此西方輿論驚呼又一個斯普特尼克時刻來臨。斯普特尼克時刻是上世紀1957年蘇聯率先發射人造衛星成功,引起西方陣營的焦慮而被人稱呼的。
全球化為何引起不滿,為何會出現逆全球化?這裡要介紹美國少了兩個百分之十,其一是製造業佔比少了10%,還有一個是中產人數佔比少了10%。如果再不採取措施,美國要發生革命。
描述這一現象的是米拉諾維奇曲線,又稱大象曲線。在美國,佔人口90%的大眾利益受損,但是佔人口1%的精英形成了那翹起的大象鼻子,他們在全球化,尤其是「中美國」的體制下獲利。譬如美國某公司CEO,他的年薪在1965年時是公司職工平均收入的20倍,現在是276倍。所以這個全球化是不可持續的。
全球化導致貧富差距擴大,西方世界怎麼辦?21世紀初期有個全球精英閉門圓桌會議討論這個問題。布熱津斯基無意中說了一句話,給大眾「奶頭樂」,也就是色情加娛樂,起到一個麻痺作用。這當然是一種非正式解決方案,只能起到揚湯止沸的功效。川普(特朗普)上臺,不是黑天鵝,而是灰犀牛事件,是基督教文明圈的一種絕地反擊,對於全球化的惡果來個釜底抽薪,我們不可小覷。
導致這一現象的表面原因是製造業大量外流,深層原因則是創新的停滯。人類創新的增長從15世紀大航海時代到19世紀達到頂峰,然後開始緩慢停滯、下降。考恩寫的《大停滯》說明瞭這個問題。造成科技創新在上世紀70年代後的停滯有兩個原因,一是人們喜歡摘「低垂的果實」,容易採摘的「低垂果實」現在都被採光了;其二是美國科技發展進入「科技高原」,高原低寒缺氧,科研難度提高。用圖表表示就是「羅基思迪」曲線,呈S型,初期起步發展緩慢,積蓄力量,然後進入高速發展,到一定高度出現拐點,漸漸進入停滯期。這條曲線無論在生物界、社會領域,經濟領域,都普遍存在。一個簡單道理,大樹不會長到天上去。要有創新、有突破,才能進入下一個S型發展期。沒有突破,那就會在停滯期後掉下去,已經消失的文明和物種太多了。
關於創新在社會中的作用,沒有人比熊彼特的研究更權威了。他提出,沒有創新,剝削就加深,後果就是文明的衝突。中美貿易戰的實質就是文明的衝突。
在行將而至的貿易戰甚至金融戰中,我們不可盲目樂觀。這是一幅全球金融流入與流出的圖,最粗大的是英國、美國,中國的比例小的可憐(和香港在一起),倫敦是全球的金融馬車伕,全球資金最後主要流入英美(佔全球50%左右),上海要成為全球金融中心,那還是很久以後的事。
打貿易戰金融戰,除了人均GDP,還有一個重要的就是人均財富。財富是多少年GDP的累積,比GDP更重要。我們在人均GDP和財富上,都不是西方的對手。更為可怕的是,中國與美國之間在人均財富上的差距還在拉大。
這場從貿易戰開始的文明衝突,不是勢均力敵的,而是不對稱的,雙方力量懸殊。美國有可能成立同質化國家聯盟,恢復冷戰。
二、國內經濟形勢分析
本次報告會之前,朱先生準備了一個提綱:
1,中國經濟中的債務問題(債務上限、利息率的變動的影響);
2,安全外匯儲備與貨幣發行總量M2的關係(外儲與M2總量);
3,近40年貨幣發行方式的四個階段;
4,貨幣無錨發行與經濟財團化(紅色、粉紅色財團);
5,債務問題的終結(外部環境的變化、寬鬆貨幣時代終結對高負債的影響)。
這次對國內經濟形勢的分析,基本上是按照這個提綱。
中國改開四十年,經濟高速連續增長了30多年,現在不行了,正處於中等收入陷阱的入口處。中國經濟發展有四個階段,現在是第三階段,模仿創新,也就是山寨或搭便車式的揩油(侵犯歐美的知識產權)。中國一定要有自主創新,才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中國現在的問題,經濟數字造假。據日經新聞報導,上海與浙江財政收入在去年出現負增長。以前我們知道遼寧新領導上任揭穿前任領導GDP造假,灌水要到40%上下。原來說六個省市財政盈餘支持其餘20多個省市,現在排頭兵的上海浙江都不行了。
為何會出現這一狀況?與營改增有一定關係。你原來造假要顯示財政收入,不能只是GDP增長而財稅收入不增長。那麼財稅怎麼造假?政府要國有民營企業在年底多繳稅,過了一月五號政府再返還,還補償你利息。這樣上年末政府財稅的銀行賬上就顯示出與GDP的同步增長了,但是現在營改增,這個增值稅部分要上交的,你報的越多,交的越多,這下就無法造假了。
為何要GDP造假?除了與政績有關外,還與地方債有關。地方要發行地方債,與GDP和財政收入有關。地方財政負債增長都高於GDP增速。麥肯錫統計,2007年到2014年7年,從7萬億美元增長到28.2萬億美元。央行數據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總債務244萬億元(不含外債),外債規模估計在1.4207萬億美元,2016年我國GDP為74.4萬億,我國的總體負債率是342.7%,這是一個比較高的數字。還有一種統計,去掉無效與虛假的GDP,負債佔GDP的800%。
日本負債也很高,但是他們為何沒事?這與利率有關,日本是零利率,而我們的利率比較高。許多企業和政府都是借新債還舊債,這樣利率實際就更高了。中國金融黃皮書披露,在企業與政府借新還舊方面,北方一些地區佔貸款43%,這等於利息翻番。
債務高企,與三次加槓桿有關。第一次是2008年金融危機,政府搞4萬億刺激經濟,銀行拚命給企業放貸。第二次是2012年,地方債加槓桿,各地大上基建項目,3、4線的地級市也要造地鐵,搞PPP項目。2015年以後是對居民房貸消費貸加槓桿,家庭負債佔可支配收入達到90%。這三次加槓桿可以說走到了頭,把可以放貸的對象都都掏空了,非常危險。
金融槓桿問題,廣義說是M2/名義GDP,2016年中國這個數字是208.31%,世界第四;而2016年實體的負債率與GDP比是135%,這是實體槓桿,這數字什麼意思呢?就是如果融資成本是8%的話,那麼GDP中有10.8%是用於還債,這個比例非常高了。
這裡說說家庭負債率,福建是最高的,達到100%,就是債務與家庭十年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國際上認為超過60%就危險了,中國現在有16個省超過60%。當然發達國家與欠發達國家這個警戒線不一樣,發達國家是65%,欠發達國家是35%。為何會這樣?區別在於社保體系完善與否。中國現在的情況是香港超發達國家,內地超後發國家。最高的是瑞典,但是人家高福利,從搖籃到墳墓福利全覆蓋。當然,中國與香港的家庭負債主要是高房價,尤其是香港,房價比上海還要高3倍。現在香港政府與開發商造房子給普通工薪階層的,就是筒子樓,煤衛設施都要公用,所以李嘉誠要跑路。
那麼負債率(佔GDP的比率)要到多高才會崩潰?這個很難講,中國負債率300多,日本400多,希臘到355%就崩盤了。你說張三壽命多少,這個我說不出,但我肯定他會死。債務率高低也是這個道理。
高負債以及加槓桿與M2超發有關這二者之間是對稱的,M2每年遞增5%,但負載率要增15-16%。另一方面,淨存款下降。存款曲線與負債曲線一個下降,一個上升又構成一個剪刀差,這很可怕。因此出現了大量的影子銀行和投資理財項目。問題是投資回報率低於融資成本,本金虧了,槓桿就越拉越長,這是必然的。
M2的超發必然影響匯率,這導致大量外匯外逃。現在黑市人民幣換美元是10比1。我們的外儲比M2是最低的,比印度巴西還要低。當然不是我們外儲少,而是M2濫發。根據我國的外債負債情況,我們最低的外儲安全線是2.7萬億美元,現在是外儲是3.1萬億,實際很緊張,所以現在居民換外匯也控制很緊。為何說我們3.1萬億的外匯儲備還緊張呢?因為這當中有不少是我國大的民企、國企在境外借的短期外債,用這些熱錢來抵充外儲,無疑是打腫臉充胖子。因為短期外債利息高,民企借了這個短期外債也不是自己需要,而是為央行分憂,但是這個利息誰來承擔,我們不知道。
M2之所以會濫發,與政治因素有關。一位高級大領導說過:「用人民幣解決人民內部矛盾」。
屋漏偏逢連夜雨,我們外儲的流失正好碰上美聯儲縮表加息,要把2008年以來的量化寬鬆取消解掉。今年3.29國家外管局公布的數字,外債上升40%,後面美國還要多輪加息,這會引發全球美元抽逃回美國。今後5年我們要還2.5萬億美元的外債,平均每年5000億,這裡面有各種不同期限的借款。香港的外匯能撐一陣子,但快要出問題了,港元出事,人民幣肯定在劫難逃。
美元加息,我們敢加息嗎?不敢。高點加息,股票會暴跌,以後再減息也沒用了,美國1929年的大蕭條就是這樣引起的。日本到1988年加息兩次,三次,第五次加息到頂,崩盤,所以中國不敢加息。
這裡要介紹一下中國貨幣發行的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50年代初,由陳雲他們搞的,叫產品、物資本位,即中央政府掌握8元錢的產品或物資,發行一元基礎貨幣。改開以後是第二階段,因為沒解決一個貨幣的本位,即發行貨幣的根據,所以只能根據需要,比較任性、隨便,貨幣多發了,馬上通脹,導致恐慌性搶購;少發了,又是三角債如一團亂麻。一直到加入WTO,這是第三階段,央行根據收進的美元發行人民幣,這叫有錨發行。2012、13年到頂了,然後是無錨發行,債務信用化,PSL創造的四種工具。無錨發行是錢只在銀行等金融機構內空轉,不流向實體經濟,後果是兩次錢荒一次股災,大量資金外逃。
我介紹了這麼多圖表、數據,這些都是對經濟狀況的具體描述,好像一個人的健康狀況,不能根據外表的定性分析,什麼紅光滿面或臉色蒼白,你要拿血液檢測、心電圖、尿液檢測這些數據來說話。所有這些數據圖表都告訴我們,中國的經濟不正常、不健康,我們不能只看GDP,這些可以造假,要看具體數字,譬如上市公司的現金流。美國那些上市公司如強生、高通、黑石,他們的現金流很厲害,而中國上市企業的現金流都是負的。我們經濟學家就是要把這些數據蒐集起來,把這些圖表製作出來,用數據把事實真相講出來。結論我不下,由大家自己判斷。
最後要講一個經濟財團化的問題。這是張文魁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很有價值。東亞國家如日本、臺灣、韓國都有財團,日本叫財閥。中國現在也出現了。日本財閥有五個特點,其中一個就是與政府關係密切。中國也是如此,譬如萬達、海航等。企業集團與財團的區別在於,企業集團一般是按功能組成的,我是鋼鐵企業,我組成的企業集團是按照生產鏈形成的,上游的採礦、煤炭,中游的冶金,下游的金屬產品製造,這樣形成一個企業集團。財團則不是這樣,往往是跨行業的,還一個特點就是與企業集團或其他財團互相持股,關係十分複雜。
政府當然喜歡與財團打交道,這樣就會形成壟斷。日本臺灣把這叫黑金,我們叫紅金或粉紅金。歐美國家講公平、反壟斷,東亞國家則沒有這個傳統。經濟財團化後果肯定不好,只會有利於權貴集團。但是中國現在財團化剛剛起步,後果如何現在還難說。
朱小平的演進到此結束。
然後進入提問解答時間。網友提問許多,朱先生重點解答了債務嚴重如何壓垮GDP增長的機理作用。他說,GDP由五個方面構成,分別是1)工資,2)地租,3)利潤,4)利息,5)政府收入。這五個方面,主要財富的產生來自利潤,如果債務高,那就是利息收入高,這樣擠佔了利潤。利潤低,沒人投資,工資、地租以及政府收入都要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