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發布對中國金融體系穩定評估報告


【看中國2017年12月8日訊】12月7日,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了對中國的金融體系穩定評估(FSSA)報告。IMF強調,中國應弱化GDP預測,從而避免增速目標帶來的信貸過快擴張;同時,IMF也對規模和複雜性顯著增長的中國金融體系提出強化「穿透」原則、打破隱性擔保的建議。

報告認為,中國正在開展必要但漫長的經濟和金融轉型,金融體系促進了經濟的快速增長,其規模和複雜性也在迅速提高——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金融體系之一,金融資產接近GDP的470%。

IMF中國執行董事金中夏表示,「當中方與基金組織剛開始討論如何開展FSAP時,中方同意並支持進行一次覆蓋所有相關領域的全面評估,而不是選擇性的部分評估。」

報告圍繞中國金融體系存在的緊張態勢展開:加快GDP增長所需的信貸引起了大幅信貸擴張,導致企業債務高企,居民部門債務迅速增加(儘管起點較低);對高收益投資產品的需求,以及對銀行部門監管的加強導致出現監管套利,日益複雜的投資渠道不斷增長。因此,高風險貸款從銀行轉向金融體系監管不完善的部分(資管、保險公司等)。同時,普遍的隱性擔保又加劇了這些風險。

報告中,IMF提出,減少過度信貸擴張和債務累積要求國家規劃中弱化對GDP增長的過高預測,因為這會激發地方層面設定高增長目標。這符合在中長期內向更穩健、可持續和高質量增長的轉型。

近年來,支持GDP增長所需的信貸量有所上升(即「信貸密度」)。中國的信貸與GDP比率持續高於其長期趨勢,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數據,「信貸缺口」目前在GDP 25%的水平,較前幾年下降。從國際比較來看,IMF認為這仍處於很高的水平。

「銀行對基礎設施、建築業和房地產行業的貸款規模佔比已有所下降,但這似乎被其他渠道的信貸所彌補,包括信託貸款、理財產品和債券。這延續了舊的增長模式,延緩了生產率的提高,導致了企業債務水平和風險的積累。」IMF認為。

評估報告提及,在經濟放緩的同時,金融部門反而快速增長,信貸仍在流向虧損企業。同時,過去幾年,為了穩定就業和經濟增長,當局採取了擴張性貨幣和財政政策。對於資不抵債的企業,維持其繼續維持經營而不讓其破產的壓力非常大。

「如果宏觀經濟環境(特別是貨幣、財政和發展政策)不理想,微觀審慎監管則難以降低宏觀風險並實現金融穩定。」報告認為,經濟轉型與穩增長之間的政策矛盾若不能解決,將會影響金融穩定。

針對信貸擴張可能導致的銀行業風險,金中夏表示,壓力測試表明,即使在極端情況下,四家最大的銀行仍然能保持資本充足。中型銀行可能會面臨一些流動性壓力,資本也會受到很大侵蝕,但仍能保持清償力。中央銀行不會允許任何流動性壓力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而新建立的存款保險機制也將有效應對任何資不抵債的問題。

IMF評估報告表示,打破隱性擔保是改革的必要部分。「隱性擔保和高儲蓄率、個人投資者的主導地位、資本外流的限制以及長期投資產品的缺乏等因素共同導致了資產市場的週期性波動。金融市場槓桿率增加了發生市場劇烈波動的可能性。」IMF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辛荷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