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肝臟是沉默的器官」,卻往往忽略了人體內十分重要,負責排泄廢物和毒素的腎臟也是一個安靜的器官,平時可能沒有症狀,也不覺得身體特別不舒服,等到感覺有異狀時,經常是末期腎臟病變(ESRD),又稱做尿毒症(Uremia),從此必須洗腎度過下半生了。
生活中很多損害腎臟健康的因素都和飲食有關,也就是說,其實,有許多人的腎臟疾病都是不知不覺「吃」出來的,以下為您盤點最傷腎臟的飲食習慣:
1.隨意吃藥
人體內產生的很多「垃圾」,都是通過腎臟由尿液排出,包括藥物在體內的代謝產物也是。因濫用藥物而導致腎損害的病例,近年來屢見不鮮,有些藥物對腎臟有明顯的毒副作用,包括長期的消炎止痛藥、抗生素、非甾體類解熱鎮痛藥,和一些復方感冒藥。
腎損害表現的症狀為:乏力、口乾舌燥、食慾不振、關節痛、尿頻、尿急、尿痛、血尿和無菌性膿尿等,有的直接會引起急性腎炎或腎小球壞死等腎病綜合症,重者導致腎功能衰竭而死亡。
感冒發燒患者不應隨意吃藥,應在醫生診治後正確服用,沒有確診為發熱感染性感冒的病人,也不要自行服用抗生素藥物,尤其是腎功能不佳,及已患有慢性腎臟者更要謹慎用藥。
服用某些中草藥(包括中成藥)也可引起腎功能損害,包括:雷公籐、關木通、牽牛子、蒼耳子、罌粟殼、生草烏、使君子、青木香、廣防己等,其中雷公籐導致的腎損害最大,其次是關木通。此外,長期服用某些抗腫瘤化療藥物、中成減肥藥、女用避孕藥物等,也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腎損害。
2.蛋白質過量
蛋白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但高蛋白食物並非吃得越多越好,均衡飲食已足夠補充每天所需的蛋白質,但現代人生活水平提高,經常大魚大肉,往往導致蛋白質攝取過量。
蛋白質並不僅限於雞蛋、牛奶,各種肉類、豆類、海鮮都含有較高的蛋白質。蛋白質在代謝後,產生酸性代謝物需要靠腎臟來調節,所以長期攝入高蛋白會使腎臟處於「超負荷」狀態,導致體內血尿酸濃度升高,引發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濃度升高對腎臟的毒性非常大,很容易造成腎小管和腎間質發生病變,進一步發展成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
腎功能已損傷者務必諮詢腎臟科醫生,對於蛋白質的攝取更要嚴格控制,並在營養科醫師的指導下規劃食譜。
3.飲食太咸、太甜、太油
人體飲食中的鹽分95%是由腎臟代謝的,加上鹽中的鈉會讓人體的水分不易排出,更加重腎臟的負擔。
飲食過咸,還容易引發高血壓,腎臟血液不能維持正常流量,進而誘發腎病。日常生活中應堅持少鹽飲食,建議每天攝入鹽量在6克以內,較為適宜。尤其某些零食鹽分含量過高,例如:炸薯片、方便麵等,會讓人不知不覺吸收過量的鹽分,不可不慎。
而吃得太甜、太油,除了加重腎臟負擔以外,還會引發肥胖。肥胖會導致腎臟的脂肪含量增加、重量增加、體積增大、腎小球肥大,還容易出現胰島素抵抗,引發糖尿病。
4.常喝老火湯
冬天吃飯時來碗熱呼呼的老火湯(煲湯),最是享受,老火湯通常都加了不少肉類去煲上數小時。長時間熬煮,使大量嘌呤溶解到肉湯中,經常喝嘌呤過高的老火湯會造成尿酸在血液中堆積,尿酸含量升高容易導致痛風,並使腎臟受損。
進食大量海鮮、啤酒也是傷腎的壞習慣,因為海鮮中富含的一些成分在啤酒作用下,會大大提高人體血液中的尿酸含量,誘發痛風和痛風性腎病。
5.暴飲暴食
現代人外食、聚餐機會很多,「吃到飽」的餐廳生意極佳,面對滿桌佳餚吃得盡興,常會吃下過量美食,而攝入的食物最終都會產生廢物——尿酸、尿素氮等,這些廢物大多經過腎臟排出,暴飲暴食必定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6.飲水過少
「多喝水」是養生法寶,人體每天需要至少2,000CC的水分來維持機體運作,喝足量的水可以稀釋尿液,保護腎臟,有利於充分排出廢物和毒素。如果長時間飲水不足,尿量減少,尿液中攜帶的廢物、毒素濃度就會增加而致病,腎結石、腎積水等疾病都和長時間不喝水有密切的關係。
7.酒後喝濃茶
「酒後喝濃茶」可解酒是一個錯誤的說法,因為茶葉中的茶鹼雖可以較快地影響腎臟,發揮利尿作用,但此時酒精還來不及再分解,就從腎臟排出,使腎臟受到大量乙醇的刺激,不但解酒無效,還會造成腎功能的損傷。
8.過度喝飲料
腎臟是調節人體內酸鹼度的主要器官,長期過度攝取軟飲料和運動飲料(多為高度酸性),會給腎臟帶來負擔,間接損傷腎臟。
9.吃過於鬆軟的麵包
口感鬆軟可口的麵包、糕點中,有一種食品添加劑──溴酸鉀,它能賦予烤制食品所必需的麵筋強度和彈性,但是過量食用卻會損害人的腎臟、血液、中樞神經,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將其列為致癌物質,選購麵包時要多加小心。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