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5年07月15日訊】談到一國兩府和兩國論之間的異同,我們不妨拿兩韓關係作為例子。
乍 一看去,南韓和北韓的關係就是兩國論,就是兩個韓國。難道不是嗎?南韓和北韓各有自己的國號,各有自己的土地、人民、政府與軍隊,各有自己的貨幣、海關。 南韓和北韓都可以以國家的名義參加有關的國際組織和國際活動。南韓和北韓都是聯合國的會員國,都和很多國家建立了正式邦交,有150個國家(包括中國)都 是既承認南韓也承認北韓,在奧運會上,南韓運動員和北韓運動員都可以各自打著自己的國旗出場,贏了金牌都可以奏自己的國歌,如此等等。這和兩個國家有什麼 區別呢?
區別還是有的。
南韓憲法第三條規定:「大韓民國之領土,在於朝鮮半島及其附屬島嶼。」注意:這裡說的是整個朝鮮半島,而不只是朝鮮半島的南半部。
北韓憲法第五條規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為在北半部實現社會主義的完全勝利,並在全國範圍內排除外來勢力,於民主基礎上和平地統一祖國,爭取完全的民族獨立而鬥爭。」這就是說,北韓所說的全國,是包括南半部在內的;而它目前實際管轄的地盤,只限於北半部。
由此可見,南北韓雙方都堅持只有一個韓國而不是兩個,雙方在講到自己的領土範圍時都講的是整個朝鮮半島,也就是說都把對方實際管轄的那半壁江山算入其內。此即主權重疊,主權不容分割。
但 與此同時,雙方又都承認自己在現階段的治權即實際管轄權只限於自己這半壁江山,並且尊重對方對它那半壁江山的實際管轄權。上引北韓憲法講得很清楚,在現階 段,北韓實際管轄權只限於北半部。南北韓雙方尊重與承認分裂分治的現實,承諾不向對方使用武力,允許對方進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以及和外國建立正式邦交,並 表明在未來和平統一的意願。
這就叫「一個韓國,兩個政府」(或曰一國兩府)。如果未來某一天,南北韓雙方(或其中一方)不再堅持只有一個韓國,在談到自己的領土時不再把對方那一部分包括在內,並對未來的統一與否不置一詞,那才叫「兩個韓國」或兩國論。
洪秀柱的一中同表,簡單說就是:主權重疊,治權分立。這樣定位的兩岸關係,和兩韓關係很相像,就是一國兩府。應該說,「一中同表」確實比「一中各表」進了一步。一中各表只講了主權重疊,一中同表還明確加上了治權分立。
比九二共識更進一步,按照一中同表,臺灣方面要求與大陸方面達成如下共識:
1,只有一個中國;
2,臺灣和大陸都屬於中國;
3,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擁有對大陸地區的治權,中華民國政府擁有對臺灣地區的治權。
如 果大陸方面接受上述「同表」,那就意味著兩岸關係變成了和兩韓關係類似的一國兩府,那就意味著臺灣擺脫了國際孤立,獲得了國際人格。其實,早在李登輝時代,臺灣就提出過一國兩府即「一個中國,兩個政府」的主張,但是在當時,中共說這是變相台獨,斷然否定。在當時,中共是把「一個中國,兩個政府」這一主張 和「兩個中國」,「一中一臺」以及「臺灣獨立」等主張相提並論,一律否定。不過到後來,中共的態度有所變化。中共意識到,從臺灣人的角度,只要他們還不接 受一國兩制,只要他們還不肯被統一,那麼,他們就必然、也只能把兩岸關係定位為一中兩府。
中共當局在2000年發布的《一個中國原則和臺灣問題》白皮書裡寫到:「為 尋求和擴大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中國政府向臺灣方面明確提出,在統一之前,在處理兩岸關係事務中,特別是在兩岸談判中,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也就是堅持世界 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按照這裡定義的一個中國原則,否定了「兩個中國」、「一中一臺」和「臺灣獨立」, 但是沒有否定「一個中國,兩個政府」。這當然不是說中共已經接受了一中兩府,這只是說,中共不再否定一中兩府。
不錯,在現階段,臺灣無論是提兩國論提台獨,還是提一中兩府,中共都不會接受。但區別是,如果臺灣提兩國論或台獨,中共就會威脅動武,美國則會怪臺灣試圖單方面改變現狀,怪臺灣製造麻煩。李登輝和陳水扁這麼提了,到頭來不得不收回。但如果臺灣提一國兩府,中共找不出藉口威脅動武,美國也不會勸阻。還可能表示某種同情。這就是說,對臺灣而言,提兩個中國或台獨會有很大的風險和阻力,以至於無法公開宣示;但是提一國兩府就沒有什麼風險,完全可以公開宣示。
換言之,在現階段,臺灣的執政者,無論是藍營還是綠營,在爭取國際人格時,在定位兩岸關係時,不能說兩國論,不能說台獨,唯一能說的就是一中兩府。這不是兩國論和台獨在政治上正確或不正確的問題。這只是說,基於政治現實的考量,形格勢禁,臺灣沒有別的選擇。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