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在美麗的表象背後,還有著許多不為常人所知的驚人科學秘密:
1.存在四種太陰月
存在四種太陰月(網路圖片)
我們的月份大致與月球完成一個相位週期所需要時間相當。考古學家根據挖掘出土的計時器推斷出,早在舊石器時代人類就已經學會根據月相來計算日期。但是,實際上存在著四種不同的太陰月(平均數)。
1)近地月:月球從一個近地點到下一個地點環繞地球一週所需的時間,即27天13小時18分鐘37.4秒。
2)交點月:月球連續兩次經過白道對黃道交點所需的時間,即27天5小時5分鐘35.9秒。
3)恆星月:月球利用某一恆星作為參照點環繞地球一週所需的時間,即27天7小時43分11.5秒。
4)朔望月:月球利用太陽作為參照點環繞地球一週所需的時間,即29天12小時44分鐘2.7秒。朔望月是如今許多年曆的根據。
2.地球可以看到59%的月面
地球可以看到59%的月面(網路圖片)
許多參考書都指出,由於月球在圍繞地球公轉的同時也在自轉,因此我們永遠看不到它完整的表面,只能看到其中一面。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超過一半的月球表面:大約59%。月球的自轉速率是固定的,但其公轉速率卻並不固定,因此我們有時可以看到59%的月面。
換句話說,月球的自轉與公轉並非完美地保持一致,這種效應被稱為天平動。月球在東西方向搖擺,因此讓我們在經度方向的兩邊緣看得更遠。當然,月面的另外41%則是永遠無法看到。同理,如果有人位於月球上這41%的區域,也永遠無法看到地球。
3.太陽的亮度相當於月球亮度的數十萬倍
太陽的亮度相當於月球亮度的數十萬倍(網路圖片)
太陽的亮度與滿月的亮度對比約為398110:1。
4.上弦月或下弦月的亮度並非等於滿月亮度的一半
上弦月或下弦月的亮度並非等於滿月亮度的一半(網路圖片)
如果月球表面像一個完美的玻璃球的表面,那麼整個表面的亮度也應該是一樣的。在這種情況下,上弦月或下弦月的亮度相當於滿月亮度的一半左右。但是,月表的地形異常崎嶇。
特別是在日夜分界線附近,月球表面似乎佈滿了由山脈、巨石甚至月球塵埃沉積物投下的陰影,形成了一個個暗區。因此,上弦月的亮度大約只有滿月時的十一分之一。不過,上弦月會比下弦月更亮一些。
5.95%被照亮的月球亮度只有滿月的一半
95%被照亮的月球亮度只有滿月的一半(網路圖片)
不管你相信與否,滿月前後的2.4天內,月球亮度僅為滿月的一半。即使月球大約95%被照亮,其亮度大約比滿月時差了0.7等,不過在大多數普通觀測者看來,它和滿月一個樣。
6.從月球看過來,地球也存在相位變化
從月球看過來,地球也存在相位變化(網路圖片)
從月球看過來,地球也存在相位變化。不過,這種相位與從地球看月球的月相變化恰恰相反。當我們看到新月時,就相當於從月球上看到滿地球;當我們看到上弦月時,就相當於月球上看到下弦地球。從月球上任何地點看過來,地球在太空中的位置始終不變,不過地球看起來比我們看到的滿月要大四倍左右,大小會根據地球大氣狀態的變化而變化,亮度比滿月的亮度大45到100倍。
7.從月球上看過去,日蝕現象也是相反的
從月球上看過去,日蝕現象也是相反的(網路圖片)
從月球上看過去,相反的並不僅僅是相位。我們看到月蝕時,就相當於從月球上看到日蝕。在這種情況下,地球似乎是遮擋了太陽。
8.月球隕石坑的命名規則
月球隕石坑的命名規則(網路圖片)
月球上的隕石坑是由小行星或彗星撞擊形成的。僅僅在月球的近端,就存在著大約30多萬個直徑超過1公里的隕石坑。
它們通常以著名學者、科學家、藝術家或探險家命名,以紀念他們在相關領域做出的巨大貢獻,如哥白尼坑就是以波蘭著名天文學家哥白尼的名字命名,阿基米德坑就是以希臘著名數學家阿基米德的名字命名。這種以名人的名字為月球地形命名的慣例開始於1645年。
9.月球溫差極大
月球溫差極大(網路圖片)
當你在網際網路上搜索月球的溫度數據時,你可能會得到五花八門的搜索結果,混亂得讓你迷惑不解。即使在同一個網站內,也可能採用多種溫標,如攝氏溫標、華氏溫標和開式溫標。根據美國宇航局的官網數據,月球赤道地區的溫差很大,變化區間為從夜間零下173攝氏度的極低溫度,到白天127攝氏度的高溫。
在月球兩極一些較深的隕石坑中,溫度通常在零下240攝氏度左右。
10.月球也有自己的時區
月球也有自己的時區(網路圖片)
在月球上也可以區分時間。事實上,早在1970年,Helbros鐘錶曾經請肯尼思-富蘭克林專門為月球旅行者設計一款可以在月球上對時的手錶。肯尼思-富蘭克林曾經多年擔任紐約海登天文館的首席天文學家,他專門為月球設計了一個名為「太陰時」的系統。類似於地球上的標準時區,該系統將月球也分成一個個時區,每個時區寬度為12度(地球上每個時區寬度為15度)。
一個月球小時被定義為「月時」。有趣的是,最後富蘭克林將一塊月球手錶送給了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尼克松給富蘭克林回了一封感謝信。這封感謝信和另一塊月球手錶保存於海登天文館許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