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4月22日在紐約第五大道蘋果零售店拍到的蘋果公司標識。REUTERS/Brendan McDermid
【看中國2014年05月06日訊】正在籌建一支由醫療技術高級人才組成的團隊,此舉在生物科技領域引發喧然大波,暗示蘋果或許正在為其備受期待的iWatch等可穿戴式科技產品預做準備。
根據LinkedIn的情況更新,過去一年來,蘋果至少網羅了六位在生物醫療領域享有盛名的專家。兩位瞭解招募情況的人士表示,有一位相當知名的研究人員兩週前有所動作,同時蘋果正在招募其他醫療專業人士及硬體(硬體)專家,不過招募人數並不清楚。這兩位知情人士不願具名。
多數招募人才屬於感應技術行業,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去年特意挑出該領域作為優先「發展」目標。產業消息人士表示,這些舉動折射出蘋果的一種願景,希望染指從血糖到營養水平等各類指標的測定儀器,而不僅限於目前市面上已有的健康檢測儀。
「這是生物感測領域中很特別的一類,」Rock Health首席策略長Malay Gandhi表示。RockHealth是一家位於舊金山的創投公司,投資過著名的穿戴科技初創公司Augmedix和Spire等。
蘋果正面臨兌現庫克承諾的壓力--需要在今年推出新產品類型。自2010年發布iPad以來,該公司還沒有推出過一款新型產品,這個事實影響著投資者心態:儘管蘋果計畫進行一系列回購和派息,但股價仍然遠低於高點。
美國投資大亨伊坎(CarlIcahn)4月23日在Twitter上表示了對蘋果季報和回購方案的認可,並稱「相信我們在見到新產品時都會滿意」。
蘋果已經在日本註冊了「iWatch」商標。若干蘋果專利涉及腕戴式設備,而且蘋果在2月還提交了一項智能耳塞的專利--這種耳塞可以追蹤腳步並檢測頭部姿勢。
一位要求不具名的移動醫療保健業高管向路透表示,他近期曾和蘋果iWatch團隊的管理人員交流。他稱,蘋果的計畫不止於穿戴式設備,而且正在考慮仿照其軟體商店(app store)建立一整套保健和健身服務平臺。
蘋果發言人Steve Dowling拒絕對該公司的醫療保健科技計畫或近期雇佣情況置評。
醫療科技行業正押注蘋果會建立軟體商店式的平臺,這樣初創公司就可以自行開發移動醫療保健應用的軟硬體。
蘋果已經從Vital Connect、Masimo Corp、Sano Intelligence和O2 MedTech等公司挖走了生物醫學工程師。
**只是在花錢僱人**
奇點大學(Singularity University)FutureMed項目的負責人Daniel Kraft表示,第一版iWatch可能監測血壓、心率和其他重要健康指標。FutureMed項目研究開發新技術和這些技術在生物醫學方面的潛力。
他預計,蘋果最終會發布一款設備,可以在不抽血的情況下連續監測血糖水平。
「蘋果招募的一些人才可以接觸到商業機密和信息,」醫療設備公司Masimo的執行長JoeKiani表示,該公司首席醫療官2013年中被蘋果挖走。
Kiani表示,蘋果提供可觀的薪水,但很少提及他們在做什麼研究。「他們只是在花錢僱人,」他說,「我只希望蘋果正在做的事情跟我們不一樣。」
**面臨FDA質疑**
如果蘋果計畫推出功能超出健康監測範圍的設備,可能面臨監管障礙。紐約時報1月時報導,包括O’Reilly在內的蘋果高層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高級官員會過面,其中包括起草FDA移動健康指導規章的官員Bakul Patel。
2013年秋季,FDA宣布將重點監管那些打算將智能手機用作醫療設備、或將之用作常規醫療設備輔助配件的應用軟體。那或許指的是譬如測量肺功能或尿樣分析的應用和配件,而不是耐克FuelBand運動腕帶那樣只記錄行走步數而不提供醫療建議的設備。
蘋果也目睹了競爭對手嘗試生產面向大眾市場的設備,但卻以失敗告終的經歷。比如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錶就飽受批評,消費者評價頂多只能稱得上馬馬虎虎。
Endeavour Partners的一份報告發現,三分之一的美國消費者在拿到可穿戴設備後,通常會在六個月內就棄之不用。報告指出,可穿戴設備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電池使用壽命、款式、實用度和醫療必要性。就在本月,耐克向Re/code證實已經裁減了FuelBand團隊的部分職位。
與此同時,谷歌(GOOG.O: 行情)則另闢蹊徑,在3月先發制人推出Android Wear,這是一款專用於可穿戴設備的安卓軟體。跟蘋果一樣,谷歌也表現出對醫療技術的興趣,正在開發通過淚液監測血糖的隱形眼鏡。
原標題:蘋果大舉網羅醫療技術專才 或為iWatch預做準備
来源:路透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