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0月31日訊】我們的土地到底是誰的?過去幾十年裡,地方政府以低價從農民處徵收土地,而後翻翻加價作為建設用地對外出售。據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估算,土地價差保守估計在幾十年裡為地方政府大賺了30萬億元左右,錢被用來建設各式各樣的「面子工程」,同時滿足了很多官員的貪婪;地產商整地、蓋樓把建成的房子加價賣給曾經和自己一樣,都是普通人甲乙丙的其他人,並成為巨大社會收入落差的頂層一端;不是官員,也不是地產商的甲乙丙,很可能曾經是土地的擁有者,現在他們通過出賣廉價勞動力在「世界工廠」裡打工掙錢,然後再把上下幾輩子的收入交給地產商,住進在自己土地上蓋起的格子間。這個由無聲的土地和活躍的地方政府啟動的「財富抽水泵」,將財富源源不斷地從社會底層抽到頂層。「地方政府要想融資做建設,不能靠中央給,也不能靠賣土地獲得,而是要光明正大地發行政府債券。」我針對當前現實且殘酷的問題,在2013年8月推出的《郎咸平說:讓人頭疼的熱點》一書中,給出了最具可行性的解答。以下為圖書正文部分節選,以饗讀者。
關於我們的政府融資問題,各位應該都曉得,我們的經濟現在基本就是靠投資在拉動,而且主要是靠政府大搞「鐵、公、基」這樣的大投資項目。不同的是,2008年的時候,我們是靠中央政府推出「4萬億投資」的方式,發展地方基建;但是到了2012年,是我們的各個地方政府開始提出自己的投資計畫,比如2012年7月,湖南省長沙市對外宣布,將投資8292個億用來搞片區建設、基礎建設,還有產業項目等。2012年8月,貴州省推出了總額為3萬億的刺激計畫。各位曉不曉得這兩個地方的財政收入狀況是多少呢?貴州省2011年財政總收入是1330億元,而長沙市2011年全年的地方財政收入只有668.11億元。也就是說,貴州省要一下子花23年的財政收入來搞基建,而湖南省的長沙市打算拿出13年的財政收入來搞投資。我跟各位一樣好奇,這些錢都從哪裡來?
2013年5月的時候,路透社發表了一篇文章,說我們的發改委原本設計了一個40萬億元規模的城鎮化建設方案,但是最終沒有被認可。我懷疑這裡面是不是原本有打算支持貴州省、湖南省投資計畫的預算。當然,除了向中央尋求支持,它們也有自己的融資渠道,比如說仍然透過地方融資平臺公司,靠出售土地這種未來收益,向銀行拿貸款。
地方融資平臺,其實是地方政府發起設立的一種公司模式,它通過地方政府劃撥的土地、股權、規費,還有國債等資產,讓其資產和現金流水平達到融資標準,然後向銀行借貸,或者對外發放公司債。由地方融資平臺公司發放的公司債,又叫城投債,因主要用於城市基礎設施等公益性投資項目,所以又叫「准市政債」。近期,地方融資平臺的融資模式,正逐漸從80%以上靠銀行借貸,逐漸轉變成發放城投債、打包資產向老百姓出售理財產品等方向轉移。
但是,我們都看到了,我們現在正在全國範圍內展開最嚴格的房地產調控,對於地方政府來說,賣地不再能保證地方融資平臺公司有穩定的收入。這直接導致什麼後果呢?就是平臺公司過去從銀行借來的貸款,很可能還不上。所以,地方融資平臺公司也不能像以前那樣,那麼容易籌措到錢了。我們發現,現在它們也在透過另外一種融資模式進行融資,那就是把這些有可能已經成為壞賬的資產打包成所謂理財產品,向老百姓出售,許諾歸還本金和比較高的利息回報。透過以上分析,我有理由相信我們老百姓根本拿不到錢。
地方政府想要融資,是不是可以透過其他的方式呢?是不是可以讓地方政府直接自行發債?就是讓省級或者市級政府公開發行自己的債券。發行的時候,把關於融資的所有信息都披露出來,讓花錢買債券的老百姓曉得自己的錢將要花在什麼地方。比如說,某個政府說它募集資金建一條高速公路,當地的老百姓要是發現這條規劃中的高速公路完全是重複建設,是「面子工程」,那他們就可以選擇不買政府債券。如果老百姓覺得有必要建這條高速公路,認為會有收益,就可以選擇買政府債券。除此之外,融資成功後,發債政府必須及時公布工程的各項用款信息,做到公開透明,讓第三方和老百姓真正起到監督的作用,這樣還可以很好地杜絕政府在整個工程中,比如採購環節,可能出現的權力尋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