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朔爾兄妹遭到處決。他們建立的大學生抵抗組織「白玫瑰」反抗納粹暴政,至今仍是勇氣的象徵。
1943年2月15日,接近午夜時分,三個年輕人正往慕尼黑市中心走去。他們是漢斯·朔爾(Hans Scholl)、亞歷山大·施莫雷爾(Alexander Schmorell)和威利·格拉夫(Willi Graf)。三人都是反抗希特勒及其獨裁政權的「白玫瑰小組」的成員。正因如此,他們帶著數千份傳單,上面直言不諱地譴責了納粹政權及其罪行。他們把傳單投入了各處郵箱,以便通過郵局將傳單送到各個地址。朔爾和施莫雷爾還有一個更為大膽的主意:趁著夜色的掩護,他們用黑色顏料以及一塊模板在巴伐利亞州長官邸的外牆上刷上了「打倒希特勒」的字樣。在另一個地方,他們刷的標語更加直接:「希特勒,大劊子手」。漢斯·朔爾的妹妹索菲(Sophie Scholl)在位於弗朗茨-約瑟夫大街13號的家中等待三位年輕人安全返回。
反抗之路
慕尼黑大學內的「白玫瑰傳單」紀念地
朔爾兄妹生活在寧靜悠閑的烏爾姆,當1933年納粹黨人奪取政權時,兩人還在上小學:漢斯生於1919年,他的妹妹索菲1921年才出生。他們的父親羅伯特·朔爾是一名稅務顧問,一共有五個孩子。立場傾向自由主義的朔爾對於新上臺的納粹政權很不以為然。他和妻子馬格達蓮娜努力用天主教思想和寬容精神教育孩子們。不過朔爾的子女們對納粹主義非常著迷。漢斯·朔爾在納粹黨的青年組織「希特勒青年團"中平步青雲,16歲時就已經是160名希特勒青年團團員的負責人。妹妹索菲也對納粹主義報有強烈好感,她參加了 「德意志女孩協會」,其實就是女孩們的「希特勒青年團」。像自己哥哥一樣,索菲也很快就成為了領導人物。根據一名歷史見證人的回憶,索菲當時「非常興奮,對於納粹主義非常瘋狂。」
不過,朔爾兄妹對於希特勒及其政權的信仰在1942年不復存在。他們一再強烈地感覺到,自己的天主教信仰和道德認同與納粹主義者的目標並不一致。漢斯·朔爾日益相信,必須拿一些行動反抗這個罪惡深重的政權:1942年漢斯應徵入伍前往東部前線。他更為進一步地瞭解到戰爭的殘酷。與此同時,猶太人遭到迫害和遣送的命運也讓朔爾陷入深深地憂慮。
「自由萬歲!」
1942年,漢斯在慕尼黑大學組織了一個小團體,誓言抵抗納粹主義:成員除了四名醫學專業大學生漢斯·朔爾、克里斯多夫·普羅普斯特(Christoph Propst)、亞歷山大·施莫雷爾和威利·格拉夫之外,還有哲學系教授科特·胡貝爾(Kurt Huber)。索菲在1942年5月也加入這個小組,當時她也搬到了慕尼黑,並在大學裡學習生物和哲學。
這個小組把自己的通告稱為「白玫瑰傳單」,部分通過信件寄送,也有的放在電話亭內或者停著的汽車裡。通過朋友和熟人的傳播,這些傳單也發到了慕尼黑以外的地方,比如朔爾兄妹的家鄉烏爾姆。「希特勒嘴裡說出的每個字都是謊言!」
1943年,白玫瑰小組的17名成員在巴伐利亞司法部的這座法庭內被判處死刑
「白玫瑰」的第六份傳單成為他們的「絕唱」。1943年2月18日,索菲和哥哥一起在大學裡發送傳單。當她在一個燈塔的護欄裡向院內拋撒傳單時,兩人被發現並遭到逮捕。秘密警察接管了審訊任務。即使在這樣的困難處境之下,朔爾兄妹依然表現得異常勇敢:兩人都試圖把所有責任攬到自己身上。索菲面對秘密警察直言,自己不想「與納粹主義有半點關係」。證據確鑿。1943年2月22日,由弗萊斯勒(Roland Freisler )領導的所謂的「人民法庭」判處漢斯·朔爾、索菲·朔爾和克里斯多夫·普羅斯特死刑。三人當天就被處決。漢斯的臨終遺言是:「自由萬歲!」
道德榜樣
「他們讓我們相信,不是當時所有的德國人都是沉默不語、膽小怕事的隨大流者」,德國總統高克(Joachim Gauck)不久前在談到朔爾兄妹和「白玫瑰組織」時總結道。第四份「白玫瑰傳單」中曾寫道:「我們不會沉默,我們是你們惕厲的良心。白玫瑰定要叫你們暗夜難眠!「這些話語時至今日仍未過時:朔爾兄妹以及他們的朋友用勇氣堅持自己的信念,並作出反抗。在那個時候,具有這般勇氣的只是少數人。
直到今天朔爾兄妹都因為這份勇氣而受到敬仰:幾乎所有中等以上的德國城市都有一個以朔爾兄妹命名的學校,全德國都有叫做朔爾或者索菲的街道或者廣場。「朔爾兄妹獎」是德國最重要的文學獎之一。
尤其是對小學生和兒童來說,「白玫瑰」的故事總是那麼扣人心弦。弗朗茨·J·穆勒(Franz J. Müller)一次又一次地從孩子們那裡確認了這一點。穆勒是「白玫瑰」最後一位倖存者:「他們總是對我們所作的事情感到驚奇。不過漢斯和索菲並不想成為英雄。友誼和自由對他們而言是更要的價值。」
穆勒和其他反對組織成員共同創建了慕尼黑白玫瑰基金會,紀念朔爾兄妹及其朋友們。穆勒表示,尤其年輕人可以從歷史中吸取教訓,「小學生們應該儘可能的從各方面獲取信息,與朋友們展開討論,以避免輕易受到政治宣傳的影響。當自由受到威脅時,能展現出勇氣。」也就是從朔爾兄妹及其朋友們的事跡中有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