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看著名詩人黃庭堅如何與蘇軾兄妹論詩(圖)

作者:彭漪漣 發表:2013-02-02 13: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相傳北宋著名詩人蘇軾、黃庭堅和蘇軾的妹妹蘇小妹在一起評文論詩。蘇小妹說:「有這麼兩句:‘輕風細柳,淡月梅花’,如果當中各嵌一字,該填什麼字才恰當呢?」提出了一個用詞恰當的問題。而用詞恰當的問題,不僅涉及到用詞的生動、形象問題,也涉及到用詞的準確問題。而用詞的準確與否問題,首先是一個涉及對語詞所表達的概念,即詞項的內涵是否明確的問題,也就是語詞的運用能否恰如其分地適應具體情境需要的問題。而這顯然屬於邏輯問題。

                      

下面,我們來看蘇軾、黃庭堅是如何回答蘇小妹提出的問題的。

蘇軾經過一番思索,提出了加「搖」、「映」兩字,於是這兩句便成了:

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

應當說,這兩個字是嵌得相當不錯的,是頗合原句的意境的。但蘇小妹卻說:「這是常人用的俗字,平直,無味。」換句話說,即缺乏詩句應有的含蓄和詩味。於是,蘇軾又改用「舞」和「隱」兩字。這樣,兩句詩便成為:

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

顯然,一個「舞」字,一個「隱」字,動、靜結合,把「輕風」與「細柳」、「淡月」與「梅花」之間的關係,描繪得頗為生動、形象而富有詩意。然而,蘇小妹對此仍不滿意。

一旁的黃庭堅見蘇軾的兩次填字都遭否定,就一再請蘇小妹自己填字。蘇小妹說:「前加‘扶’,後增‘失’,就成了‘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淡雅,不俗。」

蘇、黃二人聽了,不覺撫掌叫好。「扶」也是動態的,但較之「舞」,更有形體感,使無形的風人格化了;「失」也是靜態的,但較之「隱」更具有月下景象的朦朧美,更有意境的真實感。確實樸實,而毫無誇飾,但又能最恰如其分地描繪出「輕風」、「淡月」下的「細柳」和「梅花」的淡雅和秀麗,因而,也就可以說較之蘇軾所嵌各詞來說,是更為恰當的語詞了。從邏輯的角度說,也就是適應詩句所描繪的具體意境,其概念的運用更為準確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