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郵件裡發現有個網友問我2012的印象,我想現在的我都麻木了;任何動靜都難產生印象了。如果說有印象的話,2012年我一直在中美兩國之間來回走動;自然也就有一些比較後的概念,那就是美國社會的物價穩定;而中國社會卻是總在漲價,因為我們社會就是依靠漲價來實現增加收入的。
是啊!2012年來回於中美兩國之間,感受最大的就是美國吃的很便宜;而且根本沒有漲價,上次去的什麼價格;這次去還是那個價格。這一點倒與我們的改革開放前相似,不擔心物價上漲。可是每次回到中國後就趕到漲價的壓力,去年去美國之前的價格全部不見了;普遍存在上漲。竟然在國際油價下降之中,我們社會的各類與油相關聯的產品竟然普遍不降反而上漲;這實在有些出乎意料。
2012年年初我見到美國的房價上漲,當時還與朋友開玩笑說回國買房子;而且我還說國內房價肯定下降,因為中國的房子早就供大於求了。然而我這個肯定卻錯了,我回國後沒有見到房價下降;反而到處是房價堅挺之說。因為我連看了幾處住房,反而一個比一個高;因為人家說‘中國的房價只升不會降’,而且還說是‘國情’。事實上真的如此,我第一次回國時想買房子沒有買成;第二次回國見到價格又上漲了,於是我也就徹底死心了;因為我實在難以承受這房價。
當然2012國內最大的改變就是提速,我們現在的高速全國連成一片了;可是這提速的價格可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夠承受的,所以選擇出行的我還是普通速度;因為沒有公款報銷的我實在不願意增加這成本。雖然出行成本我有選擇的權力,可有些成本上升的權力卻是無可奈何的;比如說今年說寬頻提速了,自然價格上漲了;可我的計算機顯示還是去年的速度,但價格卻是今年的新價格。還有煤氣,它竟然也是與時俱進;所以我不得不承受。至於汽車的油價,更是感覺國內是只漲不降;因為我在美國也遇到汽油升降的時候,但感覺不是幅度很大;而比較後竟然還是美國的出行成本低,這難道也是優惠於民嗎?
我幾次在美國,沒有感覺到美國的電與水漲價;可2012年卻在國內感覺到了,電我們是階梯電價;水我們也是階梯水價。而且接到通知,說我們的水費將大幅度漲價。要知道我這不是生活在北方的缺水城市,而是實實在在地在江城;如果連我們這生活在江城的人其吃水都困難,那我們生活在北方的城市又如何承擔水成本呢?
元旦期間在城區停車才知道,現在的臨時停車場都漲價了;而且還是每小時6元。可我卻在美國的超市與小區,全部是免費停車。我們這到什麼小區都是收費停車,而超市則根本沒有停車場。有位朋友回國,說要請我吃牛排;結果朋友們說都去,說是因為今年春節估計吃不起牛肉;因為今年的牛羊肉漲價得很離譜,所以一般人老早就有心理準備。2012年的武漢地鐵通車了,政府舉辦了價格聽證會;聽說選擇的是偏向老百姓的價格,可我那在光谷上班的朋友說這以後每月又多支出幾百元的額外交通費;而民營企業竟然沒有交通費的概念,所以相當於工資減少了幾百元。再加上其它的各項漲價,好像2013年的收入提前下降了百分之二十。
雖然我們的確不能什麼都埋怨政府,但中國社會的漲價又的確受政府控制;如果說我們社會將公款吃喝玩樂的錢節約下來用於補貼國際石油漲價,我們的什麼單位敢說上漲的成本要百姓分擔呢?現在由老百姓直接分擔油價,結果出租車漲價是百姓分擔;液化氣漲價還是老百姓分擔。最後竟然全社會的所有相關或不相關的產業都跟石油漲價而同步漲價,自然這些漲價還是只能由百姓自己分擔。看今天的中國社會,什麼東西漲價都與國際接軌;惟獨老百姓的收入還是中國特色,這究竟算是什麼接軌?
我們不得不承認,漲價實際卻是使GDP增長的途徑;所以任何漲價最大的受益者還是政府。正因為如此,所以政府漲價的聽證會只不過是打著民主的幌子讓漲價的事實名正言順罷了。究其原因資源壟斷固然是其根源,但供職於壟斷部門的那些人民公僕們的利益不會因為漲價而損害才是關鍵。這也是中國特色,因為這些人還在享受社會主義的特色福利;所以任何漲價對權力者來說都如同局外人,因為漲價事不關己,所以才熱衷於漲價;這損害老百姓的利益而不損害自己的利益,同時還能使政府獲利,所以我們社會的大小權力者最熟悉的管理就是漲價。
是啊!改革成功的標準究竟是領導獲利還是老百姓獲利,這好像沒有明確的定論;正因為如此任何單位或部門的改革,只追求表面的政績與自身的利益;而並沒有把自己的利益同百姓的利益結合在一起,這就是我們社會的改革總有不和諧聲音的原因。如此說來和諧社會的真正構成,首先就是要去掉我們社會權力者們的不和諧之音;這才是改革能為老百姓帶來利益的基礎。
2012年的印象是什麼,好像除了漲價竟然沒有其它的任何印象;漲價成為我對2012的唯一印象與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