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Life of Pi)是以宗教信仰為主題的好萊塢電影,但在美國基督教媒體,卻幾乎沒有任何的報導和評論。原因很簡單,雖然《少年派》的主題是宗教信仰,談到神,甚至有基督教的信息,但表達的不是純正的基督信仰。《少年派》原著小說的作者不是基督徒, 《少年派》電影的改編者們也都不是基督徒,他們也沒有通過基督教的媒體去宣傳。此外,美國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相信有神的存在,即便《少年派》的主題是宗教信仰和神,也不會因為這樣的主題引起多少注意,也就是在重複一個多數美國人認可的主題。
從票房收入來看,《少年派》在美國國內收入也大大地輸給了007以及林肯的電影,在美國國內的票房也大大少於國際票房收入。截至到12月6日,《少年派》的全球票房達到1.33億美元,國際票房總收入8千萬美元,其中,中國大陸佔有票房5.3千萬美元,而美國的票房收入卻只有5.2千萬美元,這應該是一個好萊塢的票房記錄,好萊塢的電影在中國的票房超過美國本土。如果只從票房收入來解讀的話,中國觀眾對《少年派》的興趣超過了美國觀眾。更有意思的是,同期,馮小剛拍的大片《1942》也輸在《少年派》的票房之下。
為什麼電影《少年派》在中國如此走紅?
無需置疑,李安作為《少年派》的導演是《少年派》走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二十世紀FOX電影公司應該非常幸運,在調換了幾位電影后,最後選定了有中國背景的李安來導演《少年派》。我敢肯定,如果不是李安做《少年派》的導演,中國的票房收入一定不會超過美國,因為有了李安這個中國元素,除了這是一部好萊塢的大片外,給中國觀眾又多了一個去觀看《少年派》的理由。另一個原因則是3D立體效果,不僅給了觀眾一些新奇和刺激,而且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在以上兩個原因之外,《少年派》故事的主題卻是最為吸引中國觀眾,當然,這樣的主題通過李安的導演手法將一個特殊的故事,以現代的電影技術去展現,才能抓住中國的觀眾。電影有兩種,尤其是以3D立體拍成的電影,一是內容虛空,完全是以電影技術去吸引觀眾;另一種是有好的故事,電影技術比如3D立體等只是一個載體,去講述那個好的故事,而《少年派》則是這樣一部電影,通過3D立體、美麗的畫面給觀眾講述一個動聽的故事,觀眾看完電影后,不僅是感嘆3D的神奇、畫面的美麗,而且在討論故事的主題,也就是,電影技術呈現了故事,但沒有壓過故事,更需要提到的是,第一次拍電影的印度演員有天才的演技,李安選用他也有獨到意圖,觀眾看見派就是《少年派》中的派,不會去想到任何其他的電影故事,因為這是他第一次出現在電影屏幕上。
因此,《少年派》對中國觀眾的吸引,有創記錄的票房,不只是在於3D立體電影技術以及李安的中國因素,而是在於電影的主題以及表達主題的故事,也就是說,一個以信仰為主的主題吸引了眾多的中國觀眾。可問題是,為什麼在一個無神論為主的國家,有那麼多的觀眾對一位印度少年的信仰追求有如此之大的興趣?事實上,從表面上看,中國仍然是一個無神論主導的國家,但在表層地下,中國存在嚴重的信仰危機,在一部分人中也存在多元的信仰,在多數沒有信仰的人中,許多人卻已經從無神論者(Atheist)轉變成不可知論者(Agnostic)。所謂不可知論者,就是說人不知道有上帝存在或者不存在,不可知論者對信仰的探索更容易有興趣,而無神論者們則不一樣,他們完全確定沒有上帝的存在,實際上也是徹底的物質主義,儘管對宇宙與生命仍然有99%的不知,卻相信物質以外什麼都沒有。
在電影《少年派》中,主角派是一個相信上帝存在的少年,並對信仰有所追求,而他的父親則是一位科學主義者的無神論者,母親是一位不可知論者,哥哥則是一位對信仰追求毫無興趣的人,這其實也是一個社會的信仰寫照。在一場海難中,父親、母親、哥哥全部遇難,派與一隻老虎以及其他幾隻動物倖存下來,開始歷時兩百多天的歷險經歷,在那樣的歷險之中,派去感受上帝的存在、繼續自己信仰的追求,雖然沒有超自然直接的介入,但派卻相信上帝一直與他同在。在派結束歷險之後,船公司試圖瞭解派倖存的經歷,派講述了真實的經歷,調查人員難以相信派神奇的經歷,派不得已編造了一個四位海南倖存者動物性殘殺的故事。最終,調查人員沒有選擇派編造的進化論類似的故事,而相信了派與老虎的經歷, 因為那是雖然是災難重重,卻是一個有希望的經歷。應該說,除非是堅定的無神論者,觀眾都大多會選擇分享派對上帝的經歷。
《少年派》的小說原著者看好李安等的改變,但他認為電影在有無上帝的選擇上過於明確,那應該是李安等電影創作者的意圖,這個世界需要上帝的存在,人類社會不應該是一個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進化過程。我相信,多數觀眾分享《少年派》的主題,這也就是為什麼《少年派》在中國獲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相信上帝的存在只是信仰追求的第一步,在這個世界上,有眾多的宗教信仰,並且有許多相互排斥的信仰。在電影《少年派》中,派居然相信三個主要的宗教信仰,那就是印度教、基督教、穆斯林教,這是三個完全排斥的宗教,派的父親說得沒錯,虔誠的相信三個宗教,就是完全的不信,那也是對信仰真理追求的讓步,那樣對上帝的相信其實也就是一種心理寄託。在《聖經新約》中,耶穌基 督說得非常清楚,如不相信他,沒有人能到上帝那裡去,作為基督徒的創始者,耶穌沒有給人留有可以相信多種宗教的餘地。因此,派也就是一個有神論者,還沒有尋到他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