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的中國經濟可謂是步履蹣跚,表現出諸多明顯的收縮跡象。上個月的經濟低迷幾乎肯定意味著,中國國家統計局上週五公布的二季度經濟同比增長7.6%,誇大了實際經濟增長情況。
中國國家統計局還表示,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3.7%,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當月固定資產投資(不包括農村住戶)也呈現出同比增長:上半年同比激增20.4%,比今年頭五個月同比增長20.1%有明顯提高。
當然,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的經濟結果相比,這些數據無疑已相當不錯。然而,其中仍然存在一個問題:6月份的統計數據與其他官方數據及獨立調查結果普遍不一致。
從其他來源獲得的相關數據給我們描繪了一個不同的景象。除去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可疑數據,中國經濟6月份只有兩個給人以希望的跡象。第一,上個月銀行新增貸款達9,198億元人民幣。去年6月份的相應數據是6,339億人民幣。
第二,作為市場風向標的乘用車銷量在6月份同比增長15.8%。然而,這個好消息是有瑕疵的,因為據報導,汽車製造商正迫使經銷商消化積壓的庫存,以此維護高「銷量」業績。此外,作為領先指標的商用車銷量上個月同比下滑10.2%。
6月份的大部分因素表明,中國經濟正在日益惡化。其中最重要的是發電量,它堪稱衡量中國經濟活動的最可靠指標。今年6月份,中國發電量為3,934億千瓦時,比去年6月份的3,968億千瓦時略有縮減。由於發電量的增速歷來高於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速,因此,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經濟在6月份出現了收縮。
中國經濟的這個下滑趨勢與備受關注的匯豐中國採購經理指數相吻合,該指數從5月份的48.4下滑至6月份的48.2。該數據表明,在中國經濟中地位最重要的製造業已連續第八個月出現收縮。
6月份的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下滑2.1%也反映出造業的頹勢。分析師目前開始談論中國可能面臨通貨緊縮。而伴隨著PPI下滑的還有消費通脹步伐減緩。中國上個月的消費物價指數(CPI)同比僅上漲2.2%,相比5月份早已很低的3.0%有驚人變化。
表明中國國內需求疲軟的還有:6月份進口同比增長6.3%——僅為分析師預期的一半左右,6月份出口同比增長11.3%,也沒有達到預期。
中國經濟的惡化反映在其狹義貨幣供應量(M1)增長「非常緩慢」。美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的德里克·西澤斯(Derek Scissors)指出,去年上半年中國GDP同比增長9.6%,同時其狹義貨幣供應量(M1)增長13.1%。
而今年,GDP與M1兩者增速之間的關係發生了逆轉,但只有如果國家統計局報告的數據準確的話才是如此。國家統計局表示,中國上半年GDP同比增長7.8%,同時狹義貨幣供應量M1同比增長僅4.7%。實際上,2011年所看到的GDP與M1兩者增速之間慣常存在的關係並沒有改變,也就是說,中國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速遠低於其M1增速4.7%。鑒於上半年中國經濟一直在逐漸放緩,6月份的經濟表現必須非常出色才能使其上半年增速達到7.8%的水平。
但你並不需要富有洞察力的西澤斯博士的幫助——來告訴你中國經濟目前陷於困境這個事實。看到那些在停車場堆放著的銅以及在糧倉中儲放著的鐵礦石,你根本無法將眼前看到的景象與中國政府公布的經濟增長數據聯繫在一起。而一艘艘「空空如也」的運煤船則是經濟數據被嚴重誇大的又一個跡象。
中國政府的智庫——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在上個月中旬曾表示:「如果6月份經濟數據沒有顯著改善的話,那麼第二季度的GDP增速就有可能下滑到7%以下。」事實上,6月份的經濟數據並沒有顯著改善,但第二季度的GDP並沒有那麼糟,究竟該相信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