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12-04-17 15:00:01作者:
故宮太和殿正吻
古代那些建築木頭的很多,下雨打雷的話,那麼古時的木塔豈不是應該燒過無數次了?其實不然,我們的老祖先有很多防雷的智慧——比如「避雷針」。
在古代建築的屋頂、飛檐上還雕有像龍一樣的小動物,稱「正吻」,人們以為是一種圖騰,科學家研究發現,它不僅是克火神靈的象徵,還是防止雷電火的實用工具,作用相當於現代的避雷針。故宮中就發生18次因雷電引起的火災。《明史·五行志·雷震》一文記載,「正吻」被雷擊而沒有引起火災的就有6起。
現代意義上的避雷針是富蘭克林冒著生命危險整出來的,但是我國古代也有類似的避雷裝置。有本書叫《荊州記》,作者是南朝人盛弘之,他記載:「湖陽縣,春秋寥國,樊重之邑也。重母畏雷,為母玄石室,叫避之。悉以文石為階砌,至今猶存。」這個類似於避雷的屋子,講的是一個孝子因為媽媽怕雷,就用某種石頭建了個絕緣的屋子。
唐代《炙轂子》一書在記載了種初級簡陋版避雷針:漢朝時柏梁殿遭到火災,有人就建議,把一塊魚尾形狀的銅瓦放在頂子上,就可以防止雷電所引起的天火。後來,中國古代很多建築物都有了初級避雷裝置,就是屋脊兩頭,都有一個仰起的龍頭,龍口吐出曲折的金屬舌頭,伸向天空,舌根連接一根細的鐵絲,直通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