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是第一位訪問蒙古的德國總理。這個前蘇聯的衛星國正在朝著民主制度發展。然而,這個資源豐富的國家的經濟起飛才剛剛開始,到目前為止也僅為少數精英所能企及。大約三分之一的民眾依然生活貧困。
當外國投資者聽到蒙古這個詞時,就會不由得兩眼放光。這個位於中俄之間人口稀少的國家似乎有取之不盡的資源寶藏。里昂證券經紀公司的投資諮詢師伍德(Christopher Wood)說:「蒙古是亞洲最具吸引力的增長地區之一。但這決不是針對膽小怯懦者而言的。」
兩位數增長 貧窮依舊
煤炭、銅礦、黃金還有稀土,這些資源蒙古應有盡有。所以,在投資者中掀起了「淘金熱」。今年上半年該國的經濟增張了大約14個百分點。設在首都烏蘭巴托的前沿證券公司(Frontier Securities)的戰略投資家、蒙古人戴爾·喬伊(Dale Choi)解釋道,「這個經濟增長數字對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相當高的。我們的經濟增長主要歸因於礦山開採並輻射到其他領域。」
然而,原材料的開採才剛剛開始。經濟繁榮也僅為少數精英們所企及。只有他們才能夠買得起新車、吉普以及別墅。大約三分之一的民眾依然赤貧。發展援助機構「世界宣明會」烏蘭巴托分部的余爾根·韋爾納(Jürgen Wellner)說:「這個國家有著出輝煌的未來,但這對於三分之一的民眾而言卻不是這樣。經濟增長數字確實令人驚嘆,但這是否能夠為底層所分享,依然是一個頗令人懷疑的問題。在過去的十年裡,蒙古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很快,但貧窮的狀況並未得到改觀。」
擺脫對資源出口的依賴
特別是在首都烏蘭巴托的郊區貧窮隨處可見。市區之外形成了一些貧民區,在這些貧民區人們居住在蒙古包內,以打零工為生。蒙古280萬人口中的一半居住在烏蘭巴托。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從前的遊牧民。因為單靠放牧牲畜已經不能夠維持生計了,此外,他們也想嘗試與現代生活接軌,所以紛紛搬到首都居住。
然而,工作崗位卻十分缺乏。阿登納基金會的約翰尼斯·賴說:「在過去的二十年裡這個國家幾乎沒有發展工業,僅僅依靠能源收入賴以維持。這意味著目前仍然沒有生產性產業,也沒有加工產業。這個發展必須平行進行,一方面是原材料交易,但另一方麵人們也必需嘗試在國內將原料加工,而不僅僅只是出口。」
在發展自己的工業方面,政府的計畫可謂雄心勃勃。然而,人們必須先得大力改善基礎設施。目前,蒙古百分之九十的公路還不是柏油路,相對於幅員遼闊的疆域,鐵路網更顯得捉襟見肘。所有這一切都應在未來的數年中有所改變。政府也希望減少對強大鄰國-俄羅斯和中國的依賴性。同時希望能同美國、歐洲、日本以及韓國保持經濟合作。然而,這個曾被隔絕的遊牧國家要朝著一個現代化的資源型國家轉型的道路還很漫長。此外,國家財富如何能為民眾所分享,這依然是一個長期所未能解決的政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