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11-08-27 12:51:42作者:Tom Orlik
2008年年底國際需求的崩潰已經過去三年,中國仍舊依靠出口和投資來推動經濟增長,這就限制了它承受國際需求第二次突然下滑的能力。
發達經濟體蹣跚走出衰退的時候,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卻在高速擴張。這種不同速度的復甦讓人相信,中國已經打了預防針,國際經濟的感冒傳染不到它身上來。這種想法只對了一部分。
出口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已經從2007年的35%降至2010年的27%,但仍然很高。對美國、歐盟出口佔GDP的比重已較2007年的13%有所下降,但仍有10%。如果國際貿易再次遭受衝擊,中國受到的影響差不多將有2008年那麼嚴重。
一個好消息是,中國出口的國內附加值比重一直在持續緩慢上升。這反映出內地製造企業技術實力的提升,及其對進口零部件依賴度的減少。但在中國更多地自行生產、而不只是充當全球供應鏈一環的情況下,外部需求放緩會造成更大的影響。瑞銀(UBS)中國經濟學家汪濤的最新預測是,淨出口將給2012年GDP增長速度帶來1.1個百分點的拖累。
與此同時,中國真正的弱點在於,填補出口回落在GDP中所留缺口的,不是國內消費的可持續增長,而是投資的增加。消費一直在持續快速增長。比如2010年零售額在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後增長了15%。但家庭消費起點低,而投資增速比消費還要快,所以消費在GDP中的比重已經從2007年的35%下降到2010年的33%。
相比之下,由於2009年基礎設施支出、2010年和2011年房地產建設驚人提速,投資對GDP的貢獻已從2007年的39%增至2010年的46%。新建公路和鐵路回報越來越少,政府又持續採取措施遏制樓市泡沫,所以如果外部需求不及預期,再次讓投資填補空缺的空間是有限的。
中國面臨著再度陷入低迷的可能,其命運仍與西方緊密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