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著「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頭銜微博炫富,郭美美將中國紅十字會「推到」輿論焦點,使其被公眾「拷問」了一個多月,而「導火索」郭美美卻一直只見微博不見人。3日,郭美美母女在炫富事件發生後,首度公開露面在寧夏衛視接受了郎咸平專訪。這一場名人對名人的訪談,在微博上引起了大家爭議,郎咸平的表現被認為有「誘供澄清」之疑,閭丘露薇更直言,採訪很失敗,節目是在引導郭美美澄清。(8月4日《新快報》)
郎咸平採訪郭美美失敗在何處?
一是採訪者比受訪者說的話還多,到底是誰採訪誰啊?比如,在談到王軍投資中紅博愛時,郎咸平的每次提問都比郭美美母女應答長。對方應答最短的僅有一個字,一般為十個字左右,但郎的提問少則幾十個字,長的多達三四百字。
二是過於輕信受訪者的說辭。郭美美事件至今還迷霧重重,做訪談節目就要幫助公眾解謎團,窮追不舍,逼其吐出真相。可郎教授似乎忘記了自己作為記者和主持人的身份特徵,只要對方說的,他大多以肯定作呼應。比如,郭美美講「(中紅博愛)公司還沒有營業」,郎則應答「因為還沒有營業,所以要賺錢也不可能」。在問到「(王軍)送你這部車的錢,就不應該是中紅博愛的錢了」的問題時,對於郭母搶答「那肯定不是」,郎不但不加制止,進而再去追問郭美美,相反還欣然採納:「那肯定是他自己的錢了」。如此喪失記者或主持人中立立場,採訪的結果能不失敗嗎?
三是無效提問太多。對於敏感問題的提問,不苛求句句擊中要害,但起碼也要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吧,可郎的無效提問卻很多,甚至就是為對方從容應答和背台詞提供便利。比如他問「王軍投中紅博愛,有沒有從中紅博愛賺到錢?」郭美美答「沒有,還沒有啟動呢,還在裝修」。這不就是問了等於沒問嗎?再比如,郎問「(中紅博愛公司)目前還沒有營業,當然還沒有盈利,因此以這個推論來看,我們可以認定,這個錢是他本人給你的?」郭美美答「對」。這樣的提問就有引導話題之嫌。採訪者到底在為誰講話啊?
從採訪技巧運用上看,郎咸平顯然是中了「游泳健將與長跑冠軍賽跑」的埋伏,但從其採訪提問的傾向來看,似乎他又好像在為誰完成一項任務———利用自己經濟學家的身份意圖挽回紅會的信任危機。採訪者有失權威,受訪者多了一次重複謊言的機會,意欲平反的紅會反而又多了一個弄巧成拙的笑話。而對於更多的公眾,則是又一次被奚落和戲謔,如此採訪不要也罷。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