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美方事前高調表示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上提出人權問題,但最終卻毫無進展。艾未未家人對此未感失望,相信外界的努力終能促進中國的人權發展。
北京行為藝術家艾未未的37天法定拘留期週二屆滿,但當局並未作出任何行動,艾未未目前是被超期關押,他的姐姐高閣表示,雖然中美的對話未能促成艾未未的案件有任何進展,但家人並未感到失望。她歡迎外界在中國人權問題上所作的任何努力,並相信這些努力都能促進中國的人權發展。她說:我們相信一切努力都會有它的效果,是一個過程,從量變到質變,到有結果時這樣的過程是必需的。
高閣又說,家人已有心理準備,可能要面對漫長的等待。她表示,雖然至今無艾未未進一步的消息,但他們從相熟的國保處打聽到,艾未未目前的處境尚可。他們提出探望艾未未的要求,國保亦答應向上級反映。她說:我們一直試圖跟他們溝通,他們會說艾未未很好,沒問題,很快就會有決定。但我們提出能否去看他,那怕我們不說話。沒有看到,一切都不好相信。
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雖然主要是兩國討論經濟及安全議題的平臺,但中國人權問題亦成為外界關注焦點。期間,美國總統歐巴馬對中國近日打壓異見人士的做法表示關注。而副總統拜登以及國務卿希拉里,都對中國的人權狀況提出嚴厲批評。不過,會議結束的總結仍是強調兩國加強經濟合作,在人權問題上未見成果。
希拉里在接受美國《大西洋月刊》採訪時說,中國人權記錄非常糟糕。她指中國當局試圖阻止歷史,但這是徒勞的。
對於美方對中國人權的批評,本次中美對話的中方代表、外交部副部長張志軍說,中國政府致力保護和促進人權,依法保護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中國的人權狀況究竟如何,中國13億人民最有發言權。
他說,任何國家在人權問題上都不是十全十美,包括美國。由於國情不同,中美兩國在人權領域存在分歧也是正常。中方主張各國根據平等,相互尊重和互不干涉內政的原則,就人權問題對話。
就美國在中國人權問題上交白卷,北京學者陳永苗認為,中國在經濟起飛初期,會在人權議題上作出讓步,以換取經濟上的利益,但近年中國經濟迅速發展,而美國反而經歷金融危機,以致它以往對中國行使人權牌的影響力,逐漸消退。他說:前幾年,中國有求於美國,就通過這種人權外交,換取經濟利益,因此對美國的人權要求有所屈服。但近年美國自己亦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可看到它跟中共的人權談判,促進異見人士獲釋等,都沒有多大的效果。
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講座教授鄭宇碩認為,除了中國近年在國際舞台上地位提高外,更重要的是中國當局近年視維穩為首要的目標,因此在人權問題上,不會屈服於美國的壓力之下。他說:中國領導層認為維持其政權穩定,拒絕接受任何衝擊,這方面考慮遠較其國際形象重要,從劉曉波獲和平獎到艾未未事件,當局寧願付出形象受損的代價,都要堅守其意識形態。
鄭宇碩認為,未來中美兩國都希望保持良好關係的前提下。美國對中國人權狀況止於口頭的批評,以應付國內及國際上的輿論壓力,多於採取實質的行動。
一連兩日的第3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結束,雙方簽訂促進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中國副總理王岐山表示,對話達成了多項互利共贏的成果,並加深兩國瞭解。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說,雙方在對話期間,無所不談,包括敏感的人權問題等。
兩國取得了48項具體成果,內容涉及能源,科技、環境、交通、氣候變化等多個領域的合作。雙方又決定在今明兩年舉行一系列高層互訪與雙邊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