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討論婆婆頑固習俗的論壇裡,一位網友感嘆:吃剩飯剩菜可能是全中國天下婆婆的共同習慣。看著吃不完的飯菜就那麼倒掉,節儉了一輩子的人就覺得心疼,所以,只要聞一聞沒有異味就接著吃第二頓,甚至第三頓。而營養師告訴我們,這樣的飲食習慣看似「節省」了飯菜,卻「浪費」了健康。
老人在家做飯,最怕不夠吃,尤其是週末兒女都要回家吃飯的時候,有人愛吃米、有人愛吃麵,就全都準備一些,每次都要剩下很多,放進冰箱,等兒女走了老兩口一吃就是兩三天。而這樣的生活習慣卻被營養師否認,營養師說,建議大家限量烹飪、分餐而食,盡量不要吃剩菜剩飯。
為何忌食 衛生欠佳營養不良
有了冰箱,延長了菜品的保質期,但剩菜剩飯盛放在冰箱裡,並非人們想像的那樣安全衛生。本身這些食物暴露在空氣中就會受細菌的污染,再存放在1℃以上的冷藏室,難免有細菌活躍其間,被污染後腐敗變質。比如沙門氏菌、黴菌等,均易在低溫潮濕的境下生長繁殖。特別是吃剩的肉類食品,其中所含的脂肪和蛋白質極易變性,也更易成為細菌的「營養美餐」。據調查,在醫院門診,由於吃剩菜剩飯而導致胃腸道疾病發作的老年人很多,輕則頭暈、心慌,重則嘔吐、腹瀉,有的還會因此而引發別的疾病。如因加熱的溫度不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如急性腸炎及菌痢等。
再次食用前進行高溫加熱,往往會使很多蔬菜變得毫無營養。比如大白菜、菠菜、小白菜、蒜苗、荷蘭豆等食品,不管吃剩後放置的時間長或短,其中的維生素都易在空氣中氧化、在水中溶化,且食用起來口感不好,顏色也不再嫩綠(維生素損失的標誌)。長時間食用吃剩的蔬菜,也易引起維生素缺乏。
如何處理 密封存放高溫蒸煮
「當然我也不主張浪費,生活中,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盡量保持食物新鮮。」保持剩菜剩飯最好用微波爐專用碗盛裝,然後用保鮮膜密封,以減少空氣進入及細菌污染的機會,特別是海鮮等食品更應如此。不主張用鋁製品和鐵製品盛裝,特別是鐵製品易氧化生鏽,如果不小心把鐵鏽吃進了肚子裡,就有可能引起溶血,也就是紅血胞破裂,失去在血液中運送氧的能力。
同時,熟、生食品應分開盛放在冰箱內,將熟食品放在上層,半成品放在中層,生食放在下層。同時,將平時剝下的橘皮、橙皮以及陳茶葉用紗布裝上後,置入冰箱,吸附異味。
吃的時候,動物類食品一定要高溫加熱後食用,蒸煮加熱的方式最合適,用微波爐加熱往往難以熟透。
特別提醒那些經常帶飯盒到單位,用微波爐加熱後當做午餐的上班族,少帶綠葉蔬菜,最好帶那些不易變色和營養不易損失的菜餚,如胡蘿蔔、豆米、黃豆、蘑菇等。
如果一定要保存剩菜,那也應注意保存方法。剩下的湯菜、燉菜和炒菜等,必須先燒開,裝在有蓋的容器中,變涼後再放入冰箱中冷藏;吃時還要燒開熱透。剩下的拌菜,醬、滷肉類應立即放人冰箱冷藏或冷凍,下次吃時一定要回鍋加熱,或者改制,如改為湯菜、燉菜。
怎樣減少 限量烹製分餐而食
從營養角度講一個人一天至少需攝入15種不同的食物,才可滿足體內的營養需求。而剩菜剩飯主要因菜餚品種過多而引起,因此為了做到既吃得營養全面,又不至於留下剩菜剩飯,建議是:限量烹飪、分餐而食。
1、可將多種蔬菜一起烹製,如番茄花菜煲、茄子燒豆角、土豆燒四季豆和芹菜香乾炒蓮藕(又名「秦」香蓮)等,瘦肉可分別與番茄、胡蘿蔔、香菇、紫菜、雞蛋一起做湯等,魚也可分別與蘿蔔、萵苣、豆腐煲湯等。
2、限量烹製,菜餚種類多一點、份量少一點,用小碟盛放,一頓即可食完。若擔心不夠,可在火鍋或湯內多放些菌類,即使吃不完也易於存放。
3、有意識地先吃那些不能放置的菜餚,如蔬菜、雞蛋、海鮮等,後兩項之所以不易存放,是因其所含蛋白質和脂肪易變性之故。
4、有條件的,最好實行分餐制,既不會傳染疾病,也使那些有傳染病的人心理上較易接受。而且即使留有剩菜,因沒有多雙筷子去動用,也不易變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