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凡•愛克(Jan Van Eyck,1422年在世 – 1441年)可能生於馬斯特里赫特(Maastricht)附近的馬賽克(Maaseik),貴族階層出身,是文藝復興時期尼德蘭畫派的奠基人。第一次聽說揚•凡•愛克,是他於1422年在海牙(Hague)為荷蘭(Holland)的統治者巴伐利亞的約翰(John of Bavaria)工作,從1425年起在布魯日(Bruges)和里昂(Lille)擔任菲力蒲(Philip)公爵的畫師,1428年曾前往葡萄牙為菲力蒲公爵未來的妻子伊莎貝拉(Isabella)繪肖像畫。他把神聖的內容加入到現實世界中,著力描繪現世人生的豐富多彩。揚•凡•愛克擅長肖像畫,觀察入微,描繪細緻,能真實地描繪對象的個性,賦予形象以典型的市民氣息。
揚•凡•愛克曾對油畫技術作了重要的改進,以亞麻仁油為稀釋油,便於運筆,顏料在畫面上乾燥的時間適中,易於作畫過程中多次覆蓋與修改,畫面乾透後,顏料附著力強,不易剝落,能長期保持光澤,不易褪色。經過改進的油畫技術傳到義大利後,逐漸替代蛋彩畫,成為十六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主要的繪畫形式。
《阿爾諾芬尼夫婦像》為橡木板油畫,尺寸為82.2 X 60cm,作於1434年。畫面的主角是阿爾諾芬尼和他的新婚妻子。阿爾諾芬尼來自義大利的盧卡(Lucca),是居住在布魯日的商人,阿爾諾芬尼的妻子並非像通常所想的那樣懷孕了,她在展示當時流行的服裝款式大擺裙。阿爾諾芬尼虔誠地舉起右手,也許是表示歡迎,而新娘則稍微低著頭,略顯羞澀地伸出右手,放在新郎的左手上,兩人的衣飾雍容華貴。畫面上方有精緻的吊燈,畫面下方兩人之間有小狗,左下角有拖鞋,背景中央的牆壁上,有一面裝飾性凸鏡,從這面圓鏡中,除了阿爾諾芬尼夫婦的背影外,還可以看到門口有兩個人,其中一個人,可能是畫家本人,圓鏡上方有絢麗的拉丁文簽名,意思是「1434年揚•凡•愛克在這裡」。畫家力圖表現室內物品所有的細節,這是尼德蘭特有的細密畫傳統畫法。
尼德蘭美術
尼德蘭一詞來源於荷蘭文Nederland, 意為「低地」,作為歐洲歷史中的一個地理概念,大致包括現在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部地區。尼德蘭文藝復興美術在美術史上通常被用來指從十五世紀初到十六世紀六十年代之間的尼德蘭美術。尼德蘭文藝復興繪畫的主要形式是祭壇畫和獨幅木板畫,在宗教畫中,對傳統的宗教主題給予人文主義的表現,是尼德蘭繪畫的主導趨勢,畫風凝重、細密、色彩精緻明耀,但人物形象刻板,神情木訥。
来源:新三才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