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大會曲終人散,其間多次瀕臨「破產」。在經過兩週馬拉松式的爭辯之後,落幕前最終達成的是一項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議》。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哥本哈根協議文件雖不具有法律拘束力,但將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開始」。參與本屆氣候峰會的各國領導人與民間對於峰會結果反應不一。
德新社報導稱,美國人普遍認為,總統歐巴馬帶給哥本哈根氣候峰會的禮物只不過是毫無用處的一堆小騙術。歐巴馬稱,峰會取得了意義重大的突破進展。但是美國人的感受卻是兩樣,他們對這場峰會感到失望。位於華盛頓的環保組織地球之友的負責人批評說:「美國在峰會上談到一樁交易的時候,它把這個世界都欺騙了;當美國說,它正在傾聽100多個與會國家的擔憂時,它把這100多個國家欺騙了。」這位負責人將峰會最終得出的協議稱作是「無牙的老虎」。
在環保人士對哥本哈根峰會大感失望甚至感到憤怒的同時,美國工業界的院外說客們卻感到歡欣鼓舞。Club for Growth主席科克拉表示,峰會最終沒有簽署一項具有法律約束性的協議,但卻拯救了3000萬工作崗位,從這個角度講「意義重大」。
基督教新聞社評論稱,儘管在哥本哈根國際氣候峰會上,中國和近130個發展中國家以77國集團為代表的面貌出現,但是集團內利益分化的趨勢卻越來越明顯。最為貧困的非洲國家,作為受到氣候變化最大影響的國家只想獲得更多的錢。而正在崛起的大國中國考慮的只是如何才能避免承擔具有約束性的減排義務。
中國和印度作為世界範圍內空氣污染第一大國和第四大國對哥本哈根峰會最終得出的妥協性結果表示滿意。德新社報導稱,亞洲強國中沒有哪個國家真的願意按照一個具有約束性的規定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因為他們都要考慮到本國的經濟發展進程不能受到威脅。北京和新德里對於由一個全球性監管委員會監督各國溫室氣體排放情況的提議也表示出懷疑。印度總理辛格雖然也承認峰會前人們所懷有的期待相當大程度落空了,與此同時他也將哥本哈根峰會稱作是一個「里程碑」。
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稱讚峰會結果重要且積極。他還稱讚中國國家總理溫家寶出席哥本哈根氣候峰會,「體現了中國政府對本國和世界人民以及人類未來高度負責的態度。展示了謀發展、促合作、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德國聯邦總理默克爾在接受德國《圖片報》週日版採訪時說,不應貶低哥本哈根峰會的結果。「哥本哈根峰會是在實現世界氣候新秩序路途上邁出的第一步,不多也不少,」默克爾說,「誰現在貶低哥本哈根峰會,就是加入了為氣候保護工作踩煞車的隊伍,而不是推動這項工作的進步。」社民黨主席加布裡爾則表示:「這麼多國家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置自己的子子孫孫未來生計於不顧,這種做法真可恥。」他提出,即便哥本哈根峰會失敗了,德國聯邦政府以及歐盟也應該堅持已經提出來的二氧化碳減排30%的計畫。德國工業界對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最終得出的結果表示失望。德國工業聯合會主席施納普奧夫說:「我們對氣候峰會能夠簽訂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型協議的期待落空了。對於我們的企業來說,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已經變得更為遙遠。」
在 60%的熱帶雨林都受到威脅的巴西,媒體大都使用了相同或相似的標題評價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失敗」、「受挫」、「失望」。巴西總統盧拉離開哥本哈根的時候沒有發表任何評論,原本他期待峰會上與會各國可以達成一致。週五他曾經說:「就像我相信上帝一樣,我也相信奇蹟。」玻利維亞《理性報》將哥本哈根峰會最終得出的結果稱作是「少數幾個根本沒打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國家間達成的一致」。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批評峰會流程缺乏民主性,破壞了聯合國的章程原則。委內瑞拉、古巴等9國參與的ALBA拉美集團將峰會結果稱作是「對人類命運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