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詩圖」中的田園風光 當時比比皆是,周臣絕無誇張。山之南,水之北(或流水三面環繞),正是平民安居樂業的好地方。
自從漢代開始,官方尊周朝的詩歌總集《詩經》為經典,設博士。 當時傳詩者有齊、魯、韓、毛四家。東漢以後唯毛詩流傳最完整,所以《詩經》又被稱為《毛詩》。魏晉以降,《毛詩》成為眾多劃家的題材,明代劃家周臣的「毛詩圖」即是其中的傳世傑作。
周臣,字舜卿,號東村。吳(今江蘇蘇州)人。 壽八十餘歲,卒於明世宗嘉靖14年(公元1535年)。他的兩個學生:唐寅和仇英 -- 兩個劃時代的繪劃大家,人們可能更熟悉些。仇英於拜師前僅是一個卑微的油漆匠,周臣慧眼獨具,悉心教授,終成一代名家。唐寅(唐伯虎)青出於藍,在書劃方面的總成就不在周臣之下,周臣不但坦承,而且善於汲取唐寅之長,唐寅英年早逝後,周臣的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自古「教學相長」嘛。
其實,流傳至今的眾多的唐寅的劃,有些是由周臣「代筆」的,這很可能是劃商們的移花接木。不過時至今日我們很難從署名「唐寅」的劃中分辨出孰歸唐,孰歸周。
在《詩經》(《毛詩》)所 吟詠的時代裡,周朝地大物博、國富民強,雖然只有約一千萬人口,但足以傲視全球。中華大地山高水長,山清水秀,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毛詩圖」中的田園風光 當時比比皆是, 周臣絕無誇張。山之南,水之北(或流水三面環繞),正是平民安居樂業的好地方。風水的選擇由來已久,這正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繁榮富強的原因之一。
時值深秋(乾隆題字:季秋),大樹的樹葉均已脫離,但人們的衣服並不繁多,並不是因為衣服少或穿不起,否則再窮也可以緊閉門窗以禦寒,可是「毛詩圖」中的門窗都是大敞開著。可見古人注重空氣衛生,或是強調「春捂秋凍」以強身健體,或是當時的氣候比現在溫和許多?
曾經收藏「毛詩圖」於「三希堂」的清高宗乾隆皇帝有題字、加印於劃的上方。題詞曰:「東郭接西鄰,姓惟朱與陳,相逢皆至戚,不擬喚嘉賓,谷賤難猶喜,糯收酒亦醇,每圖優雅意,真弗愧周臣。」 -- 癸巳季秋下瀚御題。御題後有兩個分體的乾隆名號章。
乾隆對「毛詩圖」的理解有道理,畢竟秋收已經早已過去, 穀子酒早已釀好,冬天也近了。我們還可以看到不少劃中人在看鬥雞,鴨、鵝則在水中悠然自得。年底將至,是祭祀天地、神靈、祖先 的時候了。分離的親族也該相聚了。《毛詩》中有關祭祀天地、神靈、祖先的篇章相當重要,周臣應該不會忽略。
毛詩圖 紙本 水墨 設色 縱54.7厘米 橫38.4厘米 現在(美)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