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07-28 12:06:12作者:惠銘生
從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5名中國四川省官員分別在美國喬治亞州和明尼蘇達州接受理論培訓,併進入州政府部門「頂崗實習」。趙世勇是四川省農業廳總農藝師,頂崗實習中擔任明尼蘇達州農業廳廳長助理。
期中,他詫異地發現,農業廳廳長和市場處處長一同出差考察,各訂各的賓館,各打理各的事情。「處長根本不管廳長」。(《中國青年報》7月26日)
美國的「處長」為何根本不管「廳長」?按照趙世勇的「逐漸理解」,是因為美國的「處長」認為:你是雇佣我的上級,「I’m working for you」,那我把職責範圍以內的工作干好就是對你最大的負責。至於鞍前馬後的事,並不是我的職責。因此,「處長根本不管廳長」,作為處長,認為理所當然,我也相信作為廳長,也會坦然以對。
由此,我突然想起現任山東臨沂市委書記李群在《我在美國當市長助理》一書中曾講到的一個故事:有一天,他看新聞,得知美國副總統戈爾到了紐海文市。但市長JohnDestefano置若罔聞,只管做自己的事。他驚奇地問市長:「戈爾來,你為什麼不出面?」不想市長更驚奇地反問他:「我為什麼要出面?」後來李群當市長助理時間當長了,這才知道,在美國,下級官員根本沒有恭迎上級官員到來、給上級官員安排食宿、陪同檢查工作、一同觀賞風景、一起參加娛樂活動一說。李群說,不說是來了副總統,就是總統來了,市長也一樣的不出面。
看,在美國,下級似乎「很不在乎」上級!出差,「處長根本不管廳長」;副總統下基層,州長連面也都露。這,對於國人而言,聽起來像聽「天書」,甚至少有人相信。因為在我國,這樣的事很難、甚至說是絕對不可能發生。在機關單位,我經常聽到這樣的觀點:一個人在機關干的奮鬥目標是什麼?那就是職位的步步升遷,努力從科員、副科員,一步一步升遷到副處長、處長,甚至更高級別;一個人怎樣才能仕途順利、步步升遷?那就是不斷得到上司的賞識與提拔。並且,我國很多官員的虛榮心與「官本位」意識似乎已植根骨髓,接受下屬的阿諛奉承與曲意迎合,那是心安理得,否則,上司會驚詫,會不適應,進而記恨。比如說一個處長與廳長出差,處長假如不是點頭哈腰,像保姆一般鞍前馬後伺候廳長,廳長在震怒之餘,給處長扣上「無理」、「不懂事理」、「怠慢領導」等一大堆「帽子」,回來就讓處長「靠邊站」,等同於宣布他仕途的完結。所以,在我國,類似「處長根本不管廳長」行為,不是不能,而是不敢!所以,在我國有些地方蔓延一種畸形、扭曲的「官場潛規則」:下級不對工作負責,而對上級負責;上級提拔下級,不看政績,而看下級如何對待自己。
在美國,「處長根本不管廳長」成為無意識的慣例,其實是一種「官場文化」,這個「官場文化」,以筆者的簡單理解就是:在美國,在政府工作的官員就是一種職業,一個工作崗位,政府雇佣他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他只需要也只能按照法律對這個崗位的描述來工作就可以了,他只對工作負責,對崗位負責;但在中國,官,是一種權力,是一種待遇,代表的是一種地位與聲望。其具體體現不是干職權範圍內的事,而是在運權、管人,把「官」理解成為「管」,而不是「干」。
不能否認,美國在政府管理方面有比較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可取之處,這也是我國各地頻頻公派一些高級公務員前去學習、培訓的原因。但是,《晏子春秋·雜下之十》曰:「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美國有些比較先進的「官場文化」能被意識、學習,但未必能在泱泱華夏生根發芽。比如,我們在為出差「處長不管廳長」叫好的同時,誰敢於「模仿」、「嘗試」?我想,恐怕無人第一個吃這個「螃蟹」。畢竟,一個國度的「官場文化」是幾百年甚至幾千年沉澱、延續下來的,改變,不是一蹴而就、朝夕完成的事;嫁接外來先進的「官場文化」,必須建立在比較完善、先進的「官場」制度設計上,否則,也「嫁接」不活。因此,我們在不遺餘力公派公務人員出國學習的同時,國內應該加快各項體制改革步伐,健全完善人才評價、選拔和任用機制,以摒棄腐朽的「官本位」思想,培植健康的「官場文化」。誠如是,國人才會對類似「處長根本不管廳長」的事不驚詫!
期中,他詫異地發現,農業廳廳長和市場處處長一同出差考察,各訂各的賓館,各打理各的事情。「處長根本不管廳長」。(《中國青年報》7月26日)
美國的「處長」為何根本不管「廳長」?按照趙世勇的「逐漸理解」,是因為美國的「處長」認為:你是雇佣我的上級,「I’m working for you」,那我把職責範圍以內的工作干好就是對你最大的負責。至於鞍前馬後的事,並不是我的職責。因此,「處長根本不管廳長」,作為處長,認為理所當然,我也相信作為廳長,也會坦然以對。
由此,我突然想起現任山東臨沂市委書記李群在《我在美國當市長助理》一書中曾講到的一個故事:有一天,他看新聞,得知美國副總統戈爾到了紐海文市。但市長JohnDestefano置若罔聞,只管做自己的事。他驚奇地問市長:「戈爾來,你為什麼不出面?」不想市長更驚奇地反問他:「我為什麼要出面?」後來李群當市長助理時間當長了,這才知道,在美國,下級官員根本沒有恭迎上級官員到來、給上級官員安排食宿、陪同檢查工作、一同觀賞風景、一起參加娛樂活動一說。李群說,不說是來了副總統,就是總統來了,市長也一樣的不出面。
看,在美國,下級似乎「很不在乎」上級!出差,「處長根本不管廳長」;副總統下基層,州長連面也都露。這,對於國人而言,聽起來像聽「天書」,甚至少有人相信。因為在我國,這樣的事很難、甚至說是絕對不可能發生。在機關單位,我經常聽到這樣的觀點:一個人在機關干的奮鬥目標是什麼?那就是職位的步步升遷,努力從科員、副科員,一步一步升遷到副處長、處長,甚至更高級別;一個人怎樣才能仕途順利、步步升遷?那就是不斷得到上司的賞識與提拔。並且,我國很多官員的虛榮心與「官本位」意識似乎已植根骨髓,接受下屬的阿諛奉承與曲意迎合,那是心安理得,否則,上司會驚詫,會不適應,進而記恨。比如說一個處長與廳長出差,處長假如不是點頭哈腰,像保姆一般鞍前馬後伺候廳長,廳長在震怒之餘,給處長扣上「無理」、「不懂事理」、「怠慢領導」等一大堆「帽子」,回來就讓處長「靠邊站」,等同於宣布他仕途的完結。所以,在我國,類似「處長根本不管廳長」行為,不是不能,而是不敢!所以,在我國有些地方蔓延一種畸形、扭曲的「官場潛規則」:下級不對工作負責,而對上級負責;上級提拔下級,不看政績,而看下級如何對待自己。
在美國,「處長根本不管廳長」成為無意識的慣例,其實是一種「官場文化」,這個「官場文化」,以筆者的簡單理解就是:在美國,在政府工作的官員就是一種職業,一個工作崗位,政府雇佣他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他只需要也只能按照法律對這個崗位的描述來工作就可以了,他只對工作負責,對崗位負責;但在中國,官,是一種權力,是一種待遇,代表的是一種地位與聲望。其具體體現不是干職權範圍內的事,而是在運權、管人,把「官」理解成為「管」,而不是「干」。
不能否認,美國在政府管理方面有比較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可取之處,這也是我國各地頻頻公派一些高級公務員前去學習、培訓的原因。但是,《晏子春秋·雜下之十》曰:「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美國有些比較先進的「官場文化」能被意識、學習,但未必能在泱泱華夏生根發芽。比如,我們在為出差「處長不管廳長」叫好的同時,誰敢於「模仿」、「嘗試」?我想,恐怕無人第一個吃這個「螃蟹」。畢竟,一個國度的「官場文化」是幾百年甚至幾千年沉澱、延續下來的,改變,不是一蹴而就、朝夕完成的事;嫁接外來先進的「官場文化」,必須建立在比較完善、先進的「官場」制度設計上,否則,也「嫁接」不活。因此,我們在不遺餘力公派公務人員出國學習的同時,國內應該加快各項體制改革步伐,健全完善人才評價、選拔和任用機制,以摒棄腐朽的「官本位」思想,培植健康的「官場文化」。誠如是,國人才會對類似「處長根本不管廳長」的事不驚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