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首先想釐清的是影響GDP成長率的因素很多,境內國內與外國勞動力的增減,及人口出生率等皆有關係。因此GDP成長快速的經濟體,未必直接反應到個人產值的增加。例如香港2000-2005年六年平均GDP成長率達5.3%的耀眼成績,同時間卻發生香港2005年人均所得較於2000年僅成長1%的窘況 (以港幣計算)。
此外華人媒體多以臺灣的人均GDP十年停滯,做為評論臺灣經濟衰退的證據。以東亞過去十年(1996-2005年)的跨國人均GDP比較,只有人均所得較低的中國、越南能在過去十年穩定成長,其餘皆經驗或多或少的倒退。經濟學家多認為與1997年亞洲經融風暴,及共產國家經濟自由化後的資源排擠效果(Crowding-out effect)有關。
歷經十年的痛苦調整,只有民主轉型成功的臺灣與南韓兩地人均GDP有明顯的成長。同時間中國「一國兩制」特區下的香港人均GDP竟不如1997年剛回歸的水準,新加坡的人均GDP僅小幅成長6%。如此的反差竟成為華人媒體眼中,西方民主價值不適合華人文化的證據,實令人瞠目結舌,百思不得其解。
更有華文媒體指出:2005年南韓人均GDP一舉超過臺灣達1,020美金,成為民主臺灣經濟衰退的明證。但沒有人深究在民進黨執政期間(2000-2005年),南韓以消費者物價指數高於臺灣四倍的犧牲換來的。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統計年鑑(World Factbook)的資料,以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計算的人均所得,臺灣民進黨執政期間領先南韓反而拉開達5,000美金。
以美國中情局資料分析,臺灣2005人均GDP年為26,700美金,直追新加坡的29,900美金。臺灣民進黨執政六年來,排除匯率物價波動的干擾後,人均GDP增加相對幅度居四小龍之首。同時間的國際貨幣基金(IMF)的資料,臺灣2005人均GDP為27,572美金,緊追新加坡的28,100美金,也出現類似的消長趨勢。華文媒體所謂臺灣的經濟衰退,再次令人不敢置信。
在過去民主轉型的十年期間,臺灣平均失業率為四小龍最低,平均痛苦指數僅高於四小龍最低的新加坡0.3%。 2000年政黨輪替後,臺灣的平均痛苦指數僅略高於新加坡0.1 %;同時間的自殺率,也僅高於四小龍中的新加坡。政黨輪替後的失業率更比「一國兩制」的香港平均低達1.9%。臺灣政黨輪替後的銀行壞帳率,也從2002 年的最高點8.8%,2004年底已改善至4.35%。
瑞士世界經濟論壇2005-2006年成長競爭力指標(Growth Competitiveness Index),臺灣持續保持亞洲第一的優勢。再者2006年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競爭力排名,臺灣領先中國人均GDP最高的浙江省排名差距再拉開六名,並持續領先四小龍之末的南韓再拉開二名之際。華文媒體口中民主臺灣的經濟「停滯衰退」,實在耐人尋味!
作者來自臺灣,現為美國羅德島大學經濟系博士生
作者惠寄 轉載請註明出處(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觀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