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我們已經習慣於聽天文學家們講述宇宙早前的情況是多麼的混亂:持續不斷的粒子風暴,星系之間互相撕扯,一切都顯得雜亂無序。
然而,最近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阿利斯特.格雷汗姆博士在詳細研究了一系列星系的照片後認為,真實的情況與人們多年來的猜測可能正好相反。這些星系距離地球約1億光年,所有的圖片均由「哈勃」天文望遠鏡攜帶的廣角行星照相機-2所拍攝。阿利斯特解釋說,早期的碰撞活動還不到先前估計的十分之一。許多科學家曾認為,只有經過頻繁的碰撞才有可能形成現在這樣大小的星系核,但根據阿利斯特博士的計算,事實上只需一次碰撞便足以造就一顆星系核。
儘管以前曾有人根據構造理論指出,宇宙在其演化過程中可能並不需要太多的碰撞,但長期以來這一觀點一直缺乏有效的支持。現在,阿利斯特博士的觀測首次從事實上肯定了上述理論。他表示:「新的觀測數據與我們現在構建的宇宙模型非常吻合。如果能夠觀測到10次左右的星系碰撞,我們便會發現星體的總質量會有所減少--其總量要超過星系中央黑洞總質量的10倍(在許多星系的中心都存在著巨大的黑洞,而不是由可見的星體組成的核心)。這表明,並不是每一個黑洞都要通過吞噬其附近的星體來維持自身的成長。除此之外,我們還觀測到了兩個龐大星系融合後其星系核遭到破壞的情況。」
需要指出的是,儘管我們的銀河系也捕獲了眾多的小型星系,但從其目前的形狀來看,她以前可能並未經受過全面的碰撞。因為如果出現過大碰撞,我們現在就不會在晴朗的夜晚看到一條飄過蒼穹的「銀河」,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將會是均勻分布的滿天星斗。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