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3-09-11 08:19:00作者:張偉
1895年甲午一戰,李鴻章苦心經營20年的北洋海軍全軍覆沒。對於李鴻章而言,甲午戰敗是他一生的恥辱,簽訂《馬關條約》更是他一生最大的恥辱。熟悉外交事務的李鴻章,不得不聽從島國晚輩伊籐博文的擺佈。
戰前,李鴻章在1894年6月中旬曾經請俄國和英國駐華公使出面調停中日之爭。但英國人此時正想拉日本制衡沙俄,不願意趟這灘渾水。英國領事曾告訴李鴻章,英國政府請日本與中國共同退兵。但也僅此而已,別無下文。俄國公使喀西尼也告訴李鴻章,沙俄政府會不惜以逼迫的手段壓制日本人。李鴻章信以為真,一心等待俄國人出面,但最終卻不見動靜,導致軍事部署被動和延誤。
平心而論,甲午戰爭的失敗,並非李鴻章一人之責,而是清政府腐敗所致。由於海軍軍費被挪用修建頤和園,自1889年以來,海軍未添新艦,未置新炮,連彈藥也多是過期、不合格、不配套的產品;北洋海軍在作戰中,炮彈發射速度慢,炮位少,炮彈擊中敵艦要害部位後竟穿而不炸;北洋海軍被日軍圍堵在威海衛之際,清政府竟不發援軍,眼見艦隊被日軍圍殲,艦隊外籍顧問又夥同候選道牛昶炳等人威逼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簽字投降;眼見大勢已去,生性懦弱的丁汝昌不禁悲從中來,服毒自盡。
日本人點名要李鴻章出面談判
仗打到這個份兒上,派員議和已不得不提上議事日程。李鴻章左思右想,覺得如果在日本志得意滿、趾高氣揚之時,派大員貿然前往,恐怕會遭日方奚落。因此,他在給恭親王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