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怪:
不想記者來宣傳
按照著名導演周曉文的說法,參與報導的記者越多則說明電影節規模越大。如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都會特邀部分媒體來參與報導,或者廣發「英雄帖」,請各地記者雲集會場,影壇「論劍」。可惜本屆長春電影節則態度古怪,當廣州幾家報社記者聯繫組委會要求前往採訪,對方竟然表示:「我們原則上不需要外埠媒體來採訪,你們感興趣非要來,就來吧,我們接待就是了。」據長春市有關負責人表示,不請記者體現了主辦方的自信--真正關心電影節的記者還是會主動前來。
第2怪:
交錢採訪沒優待
儘管電影節組委會熱情不足,還是有幾十位來自上海、廣州、成都等各大媒體的記者頂風冒雨堅持到長春去採訪。記者們一報到就被告知要住組委會指定賓館,4天內就要交2500元會務費。就算自行解決食宿,也得交1000元的採訪費,才得到一張採訪證。然而有一天,幾位交足幾千元會務費的廣州記者去參加發布會,守門人不認記者證,還要請柬。開幕式晚會也是如此。幾番吃閉門羹,記者去組委會質問,組委會說請柬早派完了。而據幾位來自瀋陽的記者說,他們只交了500元,就拿到了包括開幕、閉幕晚會請柬及觀摩電影票等「優惠券」。
第3怪:
開幕式直播變錄播
據記者調查,長春市民對本屆電影節也頗有微詞。開幕式原定由長春電視臺現場直播,不料卻臨時取消,也沒有進行大範圍的提前通報。當晚,許多市民都坐在電視前等著好戲開場,卻空等一場。隔了一晚才在長春臺播出。
第4怪:
法國電影周只來一老外
本屆長春電影節韓國電影周撤出之後,法國電影周算是倖存下來,然而有關發行商、電影人來者寥寥,只有一位全權代表的戛納電影節總經理蓋拉女士出現在公開場合。與上海國際電影節和金雞百花獎比,這位「老外阿姨」應該是長春電影節最高「星級」的國際電影人。雖然她表示下次會帶多些法國明星、導演來捧場長春電影節,但畢竟是兩年後的事,怎能挽回本屆電影節明星匱乏的尷尬局面?
第5怪:
賣電影的不願來
期間影視交易會吸引了近200家影視機構設展,帶來近200部集影視劇片。記者從交易會徐主任處瞭解到,其中真正的電影製片單位只來了6家。記者在現場看到,影視交易會上電視機構展位搶盡電影單位風頭,電影節交易會電影反被電視排擠,無怪乎許多電影單位都不願前來湊熱鬧。
第6怪:
影視交易不讓買
記者於25日下午3時最後一次去影視交易市場時,發現原定於26日上午結束的市場已提前收檔。30幾家民營影視公司早就人去樓空,各地電視臺代表也不見蹤影。西影廠一位發行經理對記者訴苦:「這是什麼交易會?來了200家全是賣方,沒有見買主來,結果成了參展商內部交流。」據另一業內人士透露,全場交易額幾乎為零。
第7怪:
提名獎提名不公開
無可否認,本屆長春電影節採取了許多新的措施,令其更接近國際化、標準化,增設了最佳音樂獎、攝影獎等3項大獎和12個獎項的提名獎。記者從內部得知,《荔枝紅了》早在獲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之前,已被提名最佳影片、最佳攝影、最佳女主角三大獎項。奇怪的是,既然每個獎項有內部提名,為什麼不公開?既然增設了提名獎,提名名額是多少,也得對公眾有個滿意的交待吧。提名只用來供評委會工作?這名又是誰提的?如果是評委們所提,如何反映長春電影節的群眾性?
第8怪:
歌星比影星到得快
前晚結束的第六屆長春電影節閉幕式大型演唱會上,張惠妹、毛阿敏、毛寧、楊鈺瑩等歌星雲集一堂,令電影節終於多了點「星味」。據悉,張惠妹在25日上午就早早趕到長春市了,為次日晚的演出做足了兩天的準備。比起前些天眾評委們感慨該電影節資金少,影星難請,如濮存昕因飛機不順還鬧情緒不接受採訪,這些歌星捧場電影節的積極態度令人嘆服。雖然,他們可能是衝著演唱會的數萬元出場費來的。但能在電影節上見到一群大腕歌星,也彌補了本屆電影節的星光不足的遺憾。本報特派記者孫倩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