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節前,老百姓總是盼望螢屏中能看到喜歡的節目,就像每年都盼望春節聯歡晚會節目一樣。但《天下糧倉》與春節聯歡晚會不同,後者屬於老百姓的娛樂,想看看趙本山等喜劇演員的小品或馮鞏的傳統相聲節目等;前者則不完全是娛樂節目,是共產黨利用娛樂節目教育廣大庶民的手段。
有教無類,收看《天下糧倉》的上到京官要員、各級官吏,下至窮苦百姓,可以說是不分階級,不論官位,是讓全民都大飽眼福。為什麼人們這麼喜歡?我看有三點,一是《天下糧倉》所展示的歷史背景和現在的中國狀況太相似了:貪官惡吏橫行,老百姓飢寒交迫;二是中國老百姓的思想還是封建社會的思想,儘管人類已經步入21世紀,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還沒有改變,老百姓心中所想與劇目中的老百姓一樣所想,甚至自己都進入角色,在吶喊,在掙扎,在無可奈何,在忍氣吞聲;三是中國的大多數官吏都是貪官,對照劇目中封建朝代的貪官污吏對號入座,也同樣像是親臨其境,其貪污腐敗手法不僅可以與清朝貪官相媲美,甚至更勝其一籌。
當然,除了上面三點,還必須承認,《天下糧倉》的吸引力還在於它的故事情節一波三折,峰迴路轉,引人入勝,對人物的刻畫生動逼真,呼之欲出,整個場景宏偉壯觀,氣勢磅礡,對賣官鬻爵,橫徵暴斂、強姦民意,賄賂公行等國家社會腐敗現象,進行了無情的鞭撻,對劉統勛、米汝成、米河等清官的廉潔奉公,疾惡如仇,剛正不阿,捨身成仁的英雄大書特書,對乾隆皇帝的體察民情,愛民如子進行了細緻的描繪,歌頌了乾隆皇帝的博大胸懷,聰明睿智。
借古喻今,在專制制度下,人們盼望的就是明君,就是清官。現實的中國仍然是專制社會,人們能指望什麼呢?指望民主嗎?民主制度當然是廉政的根本,但是民主制度必然要否定共產黨專制,共產黨極其統治機器不答應,同時也要讓中國人民不答應。那麼,怎樣避免社會腐敗現象呢?共產黨認為自己的機制可以制止腐敗,但是監察局、反貪局、紀檢會、檢察院等多少反貪機構,不僅沒有制止貪污腐敗風氣,反而使得腐敗現象層出不窮。為了平息民怨,為了維護專制制度,只好仿效封建社會,寄希望於明君和清官。本來中國百姓也有同樣的心理,還不完全明白民主是個什麼東西,統治者也不讓你明白。《天下糧倉》迎合了老百姓的心理,千呼萬喚清官來。只要有清官,只要有明君,國家就有救,老百姓就有指望。但是現在官員哪個是清官,恐怕沒有人相信地方還有清官。在昏君專制下,老百姓盼望有明君,能夠多派一些廉潔的欽差、巡撫、總督、道臺、知府、縣衙來當政,他們內心在呼喊青天大老爺。
帝王戲大受歡迎反映了奴役者和被奴役者共同心態。中國老百姓被奴役了幾千年,確實還存有奴才心態。共產黨就是在利用這種心態,頑固地堅持專制統治。《天下糧倉》主題曲唱道:「一座座糧倉天下人共享,一代代興亡天下人擔當」。專制社會下,如何讓財富屬於人民共享?人民的血汗不都是被統治者榨取了嗎?
民主制度下必然產生「清官」,因為健全的民主制度有著良好的監督機制。專制制度下的「清官」鳳毛麟角,清官也是人治,人們把希望寄託於清官個人身上,而不是寄託於整個制度的改變,是沒有希望的。專制制度是腐朽沒落的政治制度,它已經被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所唾棄。堅持專制制度,就是歷史的反動。只有民主制度才能克服專制制度固有的社會弊病,才能使人民的幸福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