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擁有13億人口,是世界上經濟容量最大的國家之一,其經濟增長率每年達8%,對外開放的程度也越來越大,這些都可望為美國經濟帶來成千上萬個就業機會,創造數以十億 計的財富。高盛公司的一項研究報告估計,中國入世將有利於刺激美國的年出口量,到2005年,美國對華出口將增加約130億美元。
美國的農場主和汽車製造商常常被視為中國入世後兩個大的受益者,而紡織業則被看作是一個輸家。農業方面,美國農業部預計,到2005年,一個開放的中國市場將使美國農業出口每年遞增20億美元。這意味著4倍於目前對華出口的水平,相當於美國農業出口總額的4%。汽車製造業方面,不論是在新的還是先前擁有的交通工具上,底特律在中國都能找到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在整合零敲碎打、各自為戰的中國汽車行業(目前已有100多家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方面,它也將發揮著主導作用。根據汽車研究公司CSM環球的估計,2000年中國生產的汽車總量為177萬輛,而到了2005年,這個數字預計將上升到377萬輛。
CSM Worldwide的一個研究新興市場的分析家丹尼斯.泰勒指出:「汽車行業將繼續呈穩定增長態勢,但是增長速度較慢--就像現在這樣。如果政府能夠成功地將其所有汽車廠商的力量整合起來的話,那麼,在參與全球競爭之時,它就能處於一個極其有利的局面。」
那麼,這一切都會發生嗎?也許吧,但是可能沿著這條路走得遠得多。中國的轉型需要花12年。其間一些關稅下調的幅度要快於其它一些關稅,高科技產品如電信設備的關稅到2005年將完全取消。而與此形成對照的是,目前稅率為80%∼100%的汽車關稅到2006年將下降到大約25%的水平。而另外一些關稅則將一直保持不變直至2010年。
當然,低關稅本身並不意味著在中國做生意會更容易些,美國公司將繼續面臨過去困擾已久的許多非關稅壁壘和限制性貿易措施。銷售體系仍不發達,許多仍然處於國有壟斷局面,3年之內不對外資充分開放。外資控股在從保險業到零售業的很多領域仍將受到限制。資本市場缺乏透明度,稅收體制模糊不清且效率低下,法律體系則更多地被當作政府管理的手段而不是被視為法律本身。
保護知識產權已經成為眾目關注的焦點。在WTO的附加條款中,中國聲稱其將遵守WTO知識產權保護協定以保護專利權、著作權和商標權。然而,迄今為止,中國在這方面的記錄並不令人鼓舞。在中國市場上出售的品牌商品中,有五分之一通常會是假貨,並且假貨氾濫,從電池到香菸,無所不及。儘管中美之間已有了一個知識產權保護協定,但是,根據美國一家檢測盜版的機構--商業軟體協會的統計數字,中國市場上的盜版安裝軟體還是從1999年的91%上升到了2000年的94%。
另外,據美國紡織品協會推測,每年走私到美國的價值40億美元的紡織品來源於中國,這是違背現有進口配額規定的。由於中國政府沒有遵守先前兩國達成的雙邊協定,因而美國紡織品行業對中國是否有誠意遵循WTO規則表示懷疑。利益也許是真正的驅動力。20世紀90年代,中國政府意識到盜版不僅傷及外國企業在華利益,而且也威脅到本國軟體行業的發展,於是痛下決心打擊和摧毀盜版軟體工廠。樂觀者由此認為,為了保持新獲得的WTO成員資格,同時也為了避免一旦違規而招致的其他成員的懲罰,中國政府將不遺餘力推進知識產權法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