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說,如果你按照人均教育開支給世界各國排隊,中國屬於最低的百分之十。但對於數百萬年輕人來說,教育是他們上升的唯一希望。供應和需求之間的巨大差距造成緊張,政府控制這種局面的手段之一就是按照公平的考試制度分配數量很少的大學名額。一次考試定終生看來很殘酷。但對於多數人來說,它比按照政治關係選拔人更容易接受。
但過去幾年考試作弊引起人們對於考試的懷疑。去年,報紙揭露廣東省和湖南省都有教師允許學生對答案的醜聞。考生也使用高技術對付監考官,或者花錢買替考。政府總的來說是盡量杜絕這類作弊。
目前更大的辯論是招生過程中的分數標準。這一過程一直不透明,人們都知道有明顯的地區差別。一個省的重點大學總是優先錄取本省考生,而中央的大學把網撒的更廣。但即使是北京的重點大學都優待首都居民。這就意味著邊遠地區的學生面臨雙重障礙,因為他們的中學就比較差。這是人們幾十年來的怨恨,但現在所不同的是,外省學生願意公開抱怨,甚至到法庭起訴政府。
但最近幾天,更嚴重的指控浮上水面。有些學生在學校電腦上發現一份上海交通大學申請人名單並在網際網路上傳播。每個申請人名字旁邊都有他們的分數和個人詳細情況,隨後是他們的「後臺」和「決定意見」。許多情況下,後臺都是有權勢的親戚。
這非常令人難堪,不僅因為交通大學是個培養高級工程師的有名學府,也是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的母校。交通大學據說沒有否認名單的真實性,學校當然要考慮成績之外的其它問題。但真正的問題在於如果成績決定一切的迷信破滅之後,中國社會會對這些問題有什麼反應。
對於多數人來說,這一插曲將證實他們的猜疑:教育像中國其它領域一樣腐敗,共產黨精英的親戚總是能夠進入重點大學。毫無疑問,那些沒有能夠進入自己挑選的學校者懷疑他們的位置被那些成績不如自己的人佔去。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是要學生論述誠信。那是考試行政官員,也是中國領導人,正在丟失的。